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紅色家園 > 紅色東蘭:光輝歷史 >

東蘭是廣西農民運動的發祥地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1日 16:08 | 進入博物館吧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東蘭農民運動,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工人運動影響下,在韋拔群領導下開展的。

  當時,中國軍閥混戰,廣西時局混亂。封建軍閥、地主豪紳、貪官污吏、散兵遊勇為非作歹,橫行鄉村, 欺壓百姓。廣大勞苦大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韋拔群目睹現狀,覺得非實行革命不能拯救貧苦群眾。他聯絡進步青年,于1921年秋在武篆舉行革命同盟,組織成立“改造東蘭同志會”和國民自衛軍,上街演講、宣傳發動群眾,提出“反對軍閥,反對貪官污吏,反對土豪劣紳、改造東蘭舊政治、舊經濟、舊文化”的口號。同年12月,“改造東蘭同志會”在武篆召開國民大會,公開抵制各項苛捐雜稅。

  1922年3月30日(農曆三月初三),韋拔群召集陳伯民、黃大權等11名“改造東蘭同志會”成員,在武篆區北帝岩(今列寧岩)舉行革命同盟(簡稱“三三同盟”),發表《警告同胞》,號召工農商學兵團結起來,打倒侵略中國的洋鬼子,剷除禍國殃民的大軍閥,實行孫中山民族、民權、民生主義的國民革命。同年10月28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韋拔群利用重陽節登高遊覽之機,召集東蘭、鳳山等縣革命志士180多人,在武篆區銀海洲舉行同盟(簡稱“九九同盟”),決定組織農民協會和發展農民自衛軍,盟誓“打到帝國主義、打到軍閥、打到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紳”和“不交租、不還債,擁護俄國共産黨,實行社會革命,建立新國家”。經過“三三同盟”、“九九同盟”,韋拔群集結了更多的革命骨幹,大家分赴各地,宣傳發動群眾,購置槍支彈藥,在原有“國民自衛軍”的基礎上,于1923年夏間建立了東蘭農民自衛軍,兵員達千余人。

  在組織群眾與土豪劣紳的説理鬥爭中,韋拔群認識到:軍閥官僚、劣紳土豪相互勾結,用武力鎮壓農民的合法鬥爭,農民要取得鬥爭的最終勝利,必須拿起槍桿子, 走武裝鬥爭的路子。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1923年6月30日、1923年7月31日,農軍在韋拔群的率領下,先後二次武裝攻打東蘭縣城。但,由於農軍兵力少,武器低劣,九曲河雨季漲水, 行動困難,兩次攻城失利。攻城的受挫,農軍指戰員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繼續整訓隊伍,派人與鄰縣農軍聯絡,爭取各方支持。1923年10月20日,韋拔群趁縣城敵人防衛力量薄弱,率領農軍1500多人,發起第三次攻城,經過一晝夜的激戰,21日拂曉終於攻佔了縣城。攻城勝利後,農軍打破黑牢,釋放無辜被關押的群眾,沒收地主的財産發給貧苦農民,追掉犧牲的革命戰士,宣傳革命思想;宣佈取消苛捐雜稅,廢除各種封建壓迫剝削的契約,提倡民族平等,男女平等。“三打東蘭城武裝起義”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封建階級的反動統治,轟動了右江各地,揭開了右江農民武裝鬥爭的序幕。

  1924年8月,韋拔群偕同戰友陳伯明,化裝成商人,擺脫敵人的通輯追蹤,繞道貴州、雲南,經安南(今越南)、香港,歷時半年時間,到達當時中國革命中心的廣州,進入中國共産黨主辦的廣州第三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從廣州回到東蘭後,韋拔群參照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做法,于1925年11月1日在東蘭武篆北帝岩(列寧岩)舉辦廣西最早的農民運動講習所,招收來自右江、紅水河地區的東蘭、鳳山、百色、淩雲、奉議(今田陽縣)恩隆(今田東縣)、思林(今屬田東縣)、果德(今屬平果縣)、向都(今屬天等縣)河池、都安、南丹等縣276名。為了培養更多的革命骨幹,韋拔群又先後於1926年冬、1927夏在武篆育才小學舉辦了第二、三屆農民運動講習所。這三期農講所共為右江、紅水河地區培訓了近600名農民運動骨幹。這些學員回到右江各地後,組織農民協會和農軍,開展對封建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的鬥爭。

  韋拔群領導的農民革命運動,起源於東蘭,繼而發展到右江地區,帶動了整個廣西革命運動的興起。因此説,東蘭是廣西農民革命運動的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