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年來,我區把文化和旅遊穿上“連體衣”,不少壯、苗、瑤、侗族地區更是依託當地民俗文化,如火如荼地打造旅遊産業,文化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專家認為,當前廣西旅遊業與民俗文化的融合仍然不夠深、不夠精。如何大力挖掘、保護、發展好廣西各地的民俗文化,更好地展示民族風情、保護民族特色、延伸民俗,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廣西文化旅遊品牌,成為少數民族地區及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問題。
1
唱一唱 看一看
民俗文化在廣西旅遊産業中的應用
當今一些火爆的少數民族旅遊景區,除了鬼斧神工的自然之美外,更多吸引遊客的魅力來自各領風騷的民俗文化和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渲染民俗文化,已成為廣西旅遊産業發展的重要一環。
近日,記者隨同廣西文化、旅遊、藝術界的專家考察團到達三江侗族自治縣。對三江的“百家宴”,多位專家十分讚賞。
剛想進入冠洞村冠小屯百家宴現場,大家就被穿著民族服飾的侗哥侗妹們“攔”在了寨外——原來,不唱歌,不給進寨。侗哥侗妹們揚聲唱起侗族迎賓曲,遊客們聽得興起,也唱和起來,大家終於入得寨內。
夜幕下,侗哥侗妹載歌載舞,濃濃的侗族風情瀰漫開來。歌舞后,便是“百家宴”。偌大的表演場瞬間擺上多列長長的方桌,各家各戶擺上自己的拿手菜,現場升騰起別樣的宴會氣氛。遊客們先坐著吃,後站著吃,再後就是走著吃,挨著桌子一路吃過去,不亦樂乎。
專家們認為,唱山歌、“百家宴”只是少數民俗文化中的一個縮影。通過這種互動參與的形式,讓遊客加深了對侗族民俗的印象,提升了侗族文化的感染力。很多遊客或許在多年以後,已不記得看過的侗族風光,但一定會記得“百家宴”,這就是民俗文化的滲透力。
除了唱一唱,還有看一看。
目前,通過實景演出,打造民族風情大戲,廣西不少地方也已嘗到了甜頭。
廣西現已推出3台實景演出:陽朔的《印象 劉三姐》、三江的《坐夜三江》和巴馬的《夢 巴馬》。幾臺演出均展現了恢弘的氣勢和濃郁的民族風情,讓人印象頗深。因為有了演出,更多的遊客選擇了留下來,過夜遊客倍增,新建酒店翻番。
據統計,自2004年起,《印象 劉三姐》每年接待遊客上百萬人次,8年共演出2700多場次,總票房超過6億元。
去年國慶期間,《坐夜三江》首演。“坐夜”,是侗族傳統民俗。在三江,每當夜幕降臨,侗族姑娘們三五成群在吊腳樓裏做針線活兒、紡紗織布,等待她們的意中人,通過對歌等形式交往。《坐夜三江》匯聚了侗族地區的婚戀、勞作、歌舞、民風民俗等民俗文化元素,通過侗族大歌、喊姑娘、鬧姑娘、坐姑娘、姑娘節、多耶團圓6個篇章,展現了原生態侗族風情。據了解,現在到三江旅遊的過夜遊客大增,兩日遊、三日遊很普遍。今年1-7月,到三江的遊客達到8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7.2%。而該縣以前每年的遊客增長速度維持在11%左右。
今年9月份,《夢 巴馬》首演,排演出一台反映巴馬瑤族婚禮、銅鼓、補糧、裸浴等民俗風情以及巴馬風光與長壽主題的大型歌舞。該演出擁有1720個座位,首演當晚,座無虛席,不少遊客只能站著觀賞演出,目前,因為演出帶動的過夜遊客也與日俱增。
一位行業資深人士認為,現在很多地方的旅遊項目,只能吸引遊客白天到達,很難讓遊客過夜或更久停留,這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夜遊文化的缺失,如果晚上沒有節目,遊客通常就不考慮住下了。因此,如何豐富客人遊玩的內容,留住客人,是個重要的問題。而民俗文化在這當中就會起到極大的作用。
三江程陽八寨景區,居住著近萬侗族同胞,景區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冽,古老的水車群,典型的吊腳木樓,神奇的鼓樓、風雨橋和奇異的侗族民風民俗,構成一幅獨特的風情畫卷。在景區內,記者看到一群群悠閒漫步的外國遊客。三江旅遊局局長余海霞説,程陽八寨民族風情濃郁,文化積澱深厚,很多外國人不願住在縣城,就喜歡長居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