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沒想到幾年工夫,鳳山的旅遊景點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目不暇接,客人一批一批地來了走、走了又來。鳳山迎來了旅遊業發展的春天!”日前,一位廣東遊客對鳳山旅遊業的發展發出這樣的感言。
鳳山縣境內有多條規模龐大、構成複雜的地下河,這些地下河時而流出地表,時而潛回地下,造就了天坑、天窗、洞穴、豎井等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質景觀。最具代表性的有水秀石美的三門海天窗群,有面積達到41000平方米的穿龍洞,有造型獨特、形態各異的鐘乳石匯聚的鴛鴦洞,有已探明長度達37公里的江洲地下長廊。鳳山的奇特景色,被眾多地質科考工作者譽為地質科學研究的“天堂”。
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和産業優勢,近年來,該縣以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平臺,以創建世界地質公園為契機,加強景區地質地貌的保護。2010年10月,鳳山縣和樂業縣共同申報的世界地質公園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評審,成為全區首個世界地質公園。靠山吃山,傍水吃水,該縣秉承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做好地質公園邊界劃定,明確土地權屬,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減少人類活動對珍稀地質遺跡的影響,在園區內全力打造生態旅遊帶,把獨特魅力的地質遺跡、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純樸濃郁的民俗文化,展現給廣大遊客。
依託優勢,揚帆起航。近年來,鳳山縣委、縣政府圍繞全面打造“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長壽之源”、“世界休閒養生基地”三個品牌,運用國際尖端技術手段開展旅遊資源調查工作,常年組織中英、中意、中澳、中美等多次洞穴、地下水聯合科考探險活動,在鳳山挖掘出世界唯一水上天坑、世界最大洞穴穴珠、世界最高洞穴長廊、世界級石筍群、中國最長古地下系統、中國最大溶洞群系統、廣西第二長天生橋等一批地質遺跡景觀,為收集旅遊資源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與此同時,該縣多渠道籌集申報資金,全力推進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建成鳳山縣遊客服務中心、三門海景區遊客服務中心、鴛鴦洞景區遊客服務中心,建設世界地質公園綜合博物館、鳳山革命紀念館、夢娥藍靛瑤民俗風情園、八龍革命遺址等,修建一批景區公路、景區遊覽步道、觀景亭、觀景臺、停車場、旅遊廁所,並對景區進行了亮化綠化,大大改進了鳳山的旅遊基礎設施,完善了景區旅遊服務功能。在旅遊促銷上,創新方式,著力提高鳳山的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充分利用媒體的力量,迅速推開宣傳面。截至今年10月底,該縣共接待遊客87.6萬人次,同比增長24.6%,旅遊綜合收入4.83億元,同比增長32.8%。
對重點旅遊資源進行整合開發,該縣全力抓好招商引資、旅遊項目建設、行業管理及宣傳促銷,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旅遊宣傳營銷方式,積極在區內外廣泛宣傳和推介鳳山旅遊品牌,並通過舉辦重大節慶來推動旅遊宣傳促銷,從2005年起,鳳山縣連續成功承辦了6屆鳳山神奇洞穴國際探遊節,極大提升了鳳山縣的知名度。如今,以三門海天窗群為龍頭,鴛鴦洞風景區、巴臘生態獼猴保護區、夢娥藍靛瑤風情園等景區聯合開發、互動發展的區域旅遊發展格局已經形成。
經過多年發展,鳳山旅遊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日趨凸現,“食、住、行、遊、購、娛”的旅遊産業體系逐漸形成,旅遊的綜合效益不斷提高,成為推動鳳山縣域經濟發展的一項支柱産業。鳳山旅遊業也從“接待型”轉變為“經濟型”産業。目前,鳳山的旅遊業正在蓬勃發展,鳳山生態遊已成為國內外遊客的首選,旅遊經濟已成為該縣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的又一新興産業。
“鳳山縣將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為契機,搶抓機遇,科學謀劃,挖掘山水資源,引進旅遊項目,全面實施‘大旅遊、大品牌、大特色、大建設、大合作'發展戰略,以高姿態向‘旅遊興縣'的目標奮進。”縣委書記廖錦成説。
旅遊業的發展,催生了商貿、餐飲、旅館、運輸等第三産業的發展。截至10月底,該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10.45億元(現價),同比增長3.2%(可比價),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0.14億元,同比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97億元,同比增長17%;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513元,同比增長12.2%。
隱隱綠水,素素青山,移步有景,步步皆畫。走進鳳山,一幅“山在城中、路在林中、景在水中、人在畫中”的美景映入眼簾,靈秀鳳山,正撩開她美麗的面紗,展示出溫婉而迷人的風姿……(記者 黃煉 通訊員 周恩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