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走進崇左壯族博物館:文化之光閃耀 在這裡讀懂壯族

發佈時間:2012年12月03日 11:39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廣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10月23日,廣西第一家地市級壯族博物館——崇左壯族博物館開館迎客。它的主要意義在於,通過館藏文物,壯族人口比例近90%、廣西壯族人口最集中的崇左市,其發展變遷一一呈現;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機會了解壯族作為廣西世居民族的歷史,這種了解是基於文物為證的。

  “壯族文化之光”璀璨生輝

  90高齡的原自治區主席韋純束欣然為該館題詞“壯族文化之光”。他認為,崇左壯族博物館在梳理壯族文化脈絡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崇左市是壯族人口聚居地,有著深厚的壯族文化底蘊。目前,全市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02處,收藏文物2831件。博物館成為崇左民族歷史與文化遺産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基地。

  崇左壯族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為1.2萬平方米,南面外墻用花山岩畫裝飾,充分體現了壯族文化特色;採用智慧化系統,在館內通過繪畫、雕塑、燈光、音響等多種藝術形式,再現了壯族歷史的滄桑巨變。

  據了解,壯族博物館是崇左展示深厚文化底蘊、打造文化品牌的一大措施。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建築,還是精神物化的一種體現,成為崇左乃至廣西富有壯族民族特色的地域性標誌性建築之一。

  博物館一樓展出的是由六個章節組成的崇左歷史文化印記圖片展《壯鄉古郡 南疆新城》。《駱越之光》從歷史的視角解讀崇左最早和最主要的開拓者和建設者——壯族;《壯鄉古郡》從崇左的歷史發展沿革反映源遠流長的壯民族歷史文化;《近世烽煙》反映近代以來,地處祖國邊陲的崇左成為抗擊外國侵略和救亡圖存的前線;《光輝歷程》介紹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左江流域開闢根據地的崢嶸歲月;《鑄就基業》展示建國後崇左壯族兒女與各族人民團結友愛,艱苦奮鬥,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譜寫新章》展示了崇左建市以來,團結拼搏,開拓奮進,順利實現從建市到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鎮館之寶”揭壯族久遠歷史

  博物館二樓展廳分為兩個展區,第一展區展示76件崇左壯族歷史文物,第二展區陳列展覽100多件崇左壯族民俗文物。這些文物是從館藏2000多件文物中精選出來的。

  步入二樓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件類似牙套的東西,“雖然看起來不起眼,卻堪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崇左博物館考古研究部工作人員韋姍杉説,這件寶物就是木欖山智人洞早期智人下頜骨化石,它是在2008年5月18日,由中國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在江州區羅白鄉木欖山智人洞中發現的,經鑒定距今11.1萬年。

  這件寶物雖然尚未定級,但意義重大,這是迄今為止東亞現代人起源的第一件智人下頜骨化石。11.1萬年,非洲出現人類,這裡也同時有了人類。韋姍杉稱,這個結論已經為學界認同。

  遠在石器時代,壯族先民就在這裡披荊斬棘建設家園,創造了燦爛文化。

  舊石器時代,左江流域廣泛分佈的岩溶洞穴為古猿和早期智人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場所。步入新石器時代,史前人類活動範圍逐步擴大,足跡幾乎遍及整個左江流域,出現了原始農業、畜牧業、制陶業,創造了有極高製造水平的大石鏟文化。博物館展出的炭化稻種,在今人看來並不稀奇,可在當時應該是一個了不起的東西,表明那時人們已經從抓魚果腹發展到馴化野生稻充饑。

  面對骨魚鉤,我們能想到的是壯族先民是何等聰明,懂得用它釣魚;而看見魚紋狗牙飾品,我們不禁莞爾,原來他們也是愛美的。

  時光的車輪飛速向前,進入二十世紀,崇左開始出現手工榨汁機。把甘蔗榨成汁,然後制糖——崇左制糖的歷史從這裡發軔。

熱詞:

  • 壯族先民
  • 大石鏟
  • 壯族地區
  • 花山岩畫
  • 博物館展出
  • 古壯字
  • 文化品牌
  • 文化底蘊
  • 駱越人
  • 流域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