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榕津:一座多元文化交織的古鎮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26日 15:48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桂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虎虎生威的桂劇演員

  太婆出宮

  千年榕樹門

  榕津古戲臺

  魁星樓上的“通津履泰”

  □莫喜生 莫輝燕 黃修義 文/攝

  廣西平樂縣古稱昭州,始於三國設縣,為歷代州府駐地,距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其水陸兩路暢通,自古為桂北各縣通往沿海地區的南大門。存留于榕津古鎮“魁星樓”的題字“通津履泰”,印證了古昭州尤其是榕津,車來車往,船來船去的繁華景象。

  漫步在榕津青石鋪就的街道,穿行在雄渾高大的會館、商鋪等古建築間,商販們富於節奏感的吆喝,主客雙方討價還價和其清點銅錢的丁當聲,似乎依稀可見。

  千年古鎮榕文化

  現在的榕津,為平樂縣張家鎮所轄的行政村,一直是桂北嶺南名鎮。此地古榕獨樹成林,氣根落地生根,構成眾多的“榕樹門”,蔚為壯觀。古鎮舊時,為平樂府轄區的內河小鎮,于漓江、茶江、荔江三江匯流處,乘船向北可達桂林,向東可抵梧州,向南可到廣州。因當地古榕成群相擁,塘澤星羅棋佈,古街古榕和明珠般的塘澤相映生輝,構成嶺南古圩特有的景致。

  榕津至今存留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長500米、寬5米的主街充滿中國南方古民居情調,結構緊湊,多姓雜居。古街兩旁媽祖廟、古戲臺、粵東會館、三神宮、紫竹仙宮等完好無損。給筆者導遊的當地村民稱:榕津街上的眾門裏少的住三四戶,多的住五六戶,居民住房幾乎都是三進或四進廳,皆為南方民間兩層樓式的木青磚結構。我國江南村落建築的獨特風貌,在榕津一覽無遺。

  南方,榕樹總是與村莊、石橋、青磚、古巷等同時出現。榕津古榕隱身在一片青幽幽的山水間,古榕樹相繞相纏,令多情男女頓生“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結連理枝”和“相依相偎,到老到死”之美麗情結。更令人稱奇的,是坐落在古鎮南門碼頭城墻上的古榕,氣根深扎並擁住方方正正的青石古墻,讓你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先有墻,還是先有樹”。想必榕津,皆因有種種奇形怪狀的古榕樹而名氣遠播的吧!

  濃厚的宋文化,伴隨著榕津發展、盛傳。榕樹是嶺南文化的圖騰與象徵,寓為長壽吉祥,在南方被人視作神樹。榕文化係中國樹文化精髓,取其“榮華富貴”之意。世居古榕下的廖氏後人、在當地學校任教的廖老師告訴筆者:因其年代久遠,外觀奇特,榕津古榕樹入選《共和國之最》,享有“華夏第一榕”之美譽。榕津堪稱“榕文化的聖地”。

  古戲臺上唱出桂劇大家

  數百年來,歷代州府之地的平樂,村村寨寨,一年四季皆唱桂劇演桂戲。榕津鎮存留至今的古戲臺,自古以來就是廣西桂劇文化藝術界和桂劇藝人裏的“上海灘”及“大碼頭”。

  榕津古戲臺方正結實,高大雄偉,臺面高出人頭,留下無數桂劇名流的成長足跡。戲臺建於清嘉慶年間,旁有桂劇名目《打跳官》裏栩栩如生的各種形象造型。《打跳官》與曾登上央視春晚的摺子戲《打棍出箱》大同小異。在榕津街粵東會館裏,保留著刻有官方“欽定”桂劇演出的石碑,及“廣西第一鑼”和舊時桂劇藝人的傳奇故事,這些歷史物證向後人訴説廣西“桂劇中心”的地位。

  這裡的村民依然津津樂道尹曦——— 桂劇輝煌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在榕津戲臺表演的奇聞趣事:“年輕的小金鳳(尹曦藝名)是在榕津唱紅的。沒有在榕津古戲臺上唱紅過的藝人,算不得桂劇名流。”古戲臺還成就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繼承人秦彩霞和周筱蘭魁。周筱蘭魁原名周明亮,生於1933年,先習凈後工醜。他善廣泛吸收,具創新精神,能細緻鑽研角色的獨特的心理刻畫,並善於借鑒傳統,又不囿于一般的表演。歷數往事,其感觸良多:“榕津村民男女老少,個個都是廣西桂劇的忠實粉絲!”

  李杜明,七十四歲,身材略瘦精神十足,家住距榕津三十里外的同安鎮望塘村,是當地有名的桂劇師傅。吹拉彈唱,樣樣拿手,平樂縣年過四十者無人不知。表演桂劇,講究的是道具行頭,各種角色皆齊全,雖然戲班有三四十人,但搬運裝有服裝道具和樂器的木箱,也令人頭痛。好在每年秋收後,榕津附近的桂戲愛好者都要親自到村子裏來接送。一時間,劇團或挑或抬著方方正正的木箱,浩浩蕩蕩的桂劇團隊伍龐大熱鬧,直接開往榕津。桂劇團每天吃了唱,唱了吃,“桂戲擂臺賽”短則兩三月,長到半年。

  頗感遺憾的是,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隨著生活節奏愈來愈快和鋪天蓋地的網絡傳媒,桂劇已漸漸淡出村民們的視野。

  萬人空巷媽祖節

  榕津,亦是媽祖文化的傳播地。

  數百年前,粵東水上人家為謀生,沿水路進入桂北,帶著他們對水上神靈的信仰將自己安置在榕津,同時也讓護佑他們的神靈——— 媽祖在西南一隅長久留駐,接受供奉。媽祖金身與真人同高,儀態萬方,慈眉善目。榕津古鎮的廟堂,多為商人所建。保存完好的粵東會館,是粵東商人集資建造用於議事聚會的場所。媽祖廟就棲身於內,帶著時代的記憶,已在榕津落地生根。

  榕津媽祖節年年小慶,三年大慶。農曆三月二十二媽祖誕辰日,榕津萬人空巷,人山人海,人潮從媽祖廟擁到榕津老街上。據當地史料記載,祭祀媽祖習俗源於清代,由桂林榕津民眾發起,已300多年。2010年榕津舉辦“華夏古榕綿福千年”為主題的媽祖文化旅遊節,遊客達5萬多。“媽祖文化旅遊節”為挖掘平樂文化內涵和人文旅遊資源,提升張家鎮和古榕津構建了很好的平臺。

  富甲一方在榕津

  千百年前,古鎮榕津以水陸兩路達梧州通廣東,商貿繁華。來自東南沿海的食鹽、布匹和當地出産的爆竹,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客商。榕津還出了很多名人:清朝進士廖子芳,段祺瑞的拜把兄弟;光緒年間曾帶領部下擊退法軍的著名將領廖保齡;為人慈善辦義學,樂善好施的大地主廖炳坤;榕津中學的創始人,原廣西省省長張一氣先生。除此之外,還有巨商葉達峰、盧文廣和龍宮取寶的傳奇人物盧魚桂。

  當地旺族廖氏先人廖炳坤,是平樂最著名商人之一,極富傳奇色彩,在榕津經營著大片的土地。其修建在榕津街的住宅,高大寬敞,檐上飾有壁畫、花草、樹木等各種木雕,為典型中國傳統技藝。廖氏祖宅共三進兩天井三開間,豪宅後緊臨大片幽靜湖塘,高墻與倒影相得益彰。穿行在廖炳坤故居,依稀可見其富甲一方的雄厚家底。相傳有一年,青黃不接,民不聊生,哀鴻遍地,廖炳坤開倉放糧送與村民,後一傳十,十傳百,糧庫漸空,廖炳坤就在沿街架上十多口大鍋,日夜燒柴熬粥,度民過日。

  現在的榕津,依然是當地經濟的火車頭。張家鎮政府負責人告訴筆者,早幾年西紅柿走紅,這兩年葡萄搶手,榕津經濟能人都不失時機,狠狠地賺了一把。一直作為當地傳統産品的煙花爆竹,每年都為村民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

熱詞:

  • 榕津
  • 1933年
  • 文化內涵
  • 古戲臺
  • 榕樹門
  • 獨樹成林
  • 大碼頭
  • 通津履泰
  • 欽定
  • 魁星樓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