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梧州:建管結合 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14日 15:46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西江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共完成路面修補約3500平方米■清淤、疏通排水渠4100米■新建高檔次公廁5座,改造升級5座■全市路燈亮燈率主幹道達95%以上■現有供水廠5間,水質合格率達100%■天然氣管網達64.5公里

梧州:建管結合 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位於紅嶺新區的玫瑰湖公園為市民提供了新的遊玩場所。

梧州:建管結合 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我市綠化美化成效日益突顯,市民越來越感覺到自己像住在一個大花園裏。陳志勇/攝

梧州:建管結合 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市區兩個污水處理廠的建成,使我市的日常污水處理更為合理化。

梧州:建管結合 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紅嶺新區建設是我市拉大城市框架的重要舉措,目前新區已初具規模。

梧州:建管結合 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綠意如畫的西堤路是市民休閒鍛鍊的好去處。該道路沿西江而建,與主車道、人行道連為一體,景色獨特,是梧州市目前建起的第一條生態道路。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梧州市這十年來的變化,那就是“城市化”。十年來,梧州堅持新城區開發與老城區改造並重,內涵提升與外延擴展相結合,拉開“一江兩岸三組團”城市發展架構,城市的品位以及城市的承載力和輻射功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本版文字采寫:本報記者 曾燕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 蒙紹松(除署名外)

  本版數據由梧州市政部門提供

  梧州城市的框架大了,城市的面貌靚了,城市的綠地多了,城市的管理規範了。如今,駐足於梧州車水馬龍的馬路上,市民看到的是速度與秩序,感受到的是繁華和便捷。

  近十年來,梧州堅持新城區開發與老城區改造並重,內涵提升與外延擴展相結合,“南連、西進、東優、北拓”,拉開“一江兩岸三組團”城市發展架構,同時,加快平民衝、冰泉衝、石鼓衝的地質災害綜合整治,推進白垢村和河東片的危舊房改造,逐步構建整體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良、現代氣息濃郁的中心城市。經過十年的精心打造,梧州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的承載力和輻射功能大幅提升,成為更加宜居的城市。

  現在,就讓我們從城市道路、排水排污設施、城市保潔等細節上,感受梧州城市建設與管理的嬗變吧。

  新增城市道路67條

  2000年,梧州市有主要道路36條,但大多坑坑洼洼、陳舊破損。2003年以來,梧州市提出以項目促經濟發展,掀起“三百項目大會戰”高潮,從改造位於河東的雲蓋路開始,對全市主要道路進行了路面改造,梧州市的整個市政設施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河東片的改造,使梧州騎樓城煥發生機。

  “十一五”期間,梧州市政府加大市政道路設施建設發展力度,對市區東、西、南、北出口均進行了改造。連接馬梧高速、蒼鬱高速,使梧州成為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為進一步改善梧州的投資環境,加速經濟發展步伐,陸續建設了西堤路、新興二路示範街、冬湖路、紅嶺片路網工程等。

  這段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堤路改造,該道路沿西江而建,東起鴛江橋西引橋,北至西江大橋的汊河橋西橋頭,連接河西防洪堤堤面,與主車道、人行道連為一體,沿路設置有大量綠化設施,包括街邊休閒綠地、小遊園、生態公廁等,景色獨特,是梧州市目前建起的第一條生態道路。

  隨著梧州唱響城市建設“三部曲”,梧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城市建設與改造。在新建道路中,紅嶺2號路北接馬梧高速路口,南至三龍新梧州高中門口,全長3200米,車道寬36米,中間有綠化帶分隔,有全市最大的轉盤花園,該路于2010年建成,是紅嶺片30多條路中最早建成通車的道路,也是梧州首條六車道道路。

  十年間,梧州市新增道路67條。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道路103條,道路總面積為401.77萬平方米,人行道118.56萬平方米。

  市政排水管道達291公里

  在讓市民出行更加便利的同時,我市市政公共領域的城市排水設施建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從2003年開始,市政府加大了市政設施的投入,分別對城區的排水設施進行改造及新建,包括新興三路、大塘菜市段、大同路、裏湖醫院至白垢、西堤一、二、三路旁渠等各類地下市政大渠及旁渠。

  2006年至2010年,我市投入3700萬元在紅嶺至地貢、平浪、東出口沿線經濟開發區、西出口、思扶衝工業區、中船華南船舶有限公司、旺甫鎮及工業園區等新建供水管道33500米,投資3000多萬元在市紅嶺新區建設供水管道30多公里。目前,由市政部門管養的排水渠總長度達291公里。2010年至2011年期間,我市再投入300多萬元,對市內7個易引發內澇地段進行改造,有效地解決了內澇問題。

  在污水處理方面,2008年,我市投資1.22億元建成日處理能力為50000立方米的梧州市第一污水處理廠;2010年,投資1.07億元建成日處理能力為20000立方米的梧州市第二污水處理廠。

  街道清潔率達97.6%

  城市整潔了,市民才能住得舒心。近年來,我市日益注重城市管理工作,堅持開展城市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深入開展“城鄉清潔工程”,營造整潔有序的市容市貌。

  從2006年至2010年,全市道路清掃保潔面積增至370多萬平方米,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10%,街道清潔率達97.6%。

  2007年,經過三年多的建設,總投資為1.63億元、日處理垃圾能力達600噸的梧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建成並投入使用,梧州告別了以往將生活垃圾直接填埋處理的方式,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3%。

  2011年梧州市部分公共設施建設

熱詞:

  • 玫瑰湖
  • 宜居
  • 建管結合
  • 生態公廁
  • 我市
  • 2010年
  • 車道
  • 三部曲
  • 十一五
  • 白垢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