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魁星樓
揚美荷塘
魁星樓作畫的老人
“自南寧來,過右江口,岸上始露石,至揚美江,石始奇……余謂陽朔山峭臨江,無沿岸之石,建溪激石,無此石奇”。徐霞客筆下的揚美令人嚮往,她就像一個深閨少女,恬靜而內斂。揚美,這個千年古鎮位於南寧市區的西部,距離南寧市區僅40公里,她安靜地座落在滾滾而來的左江下游之岸,于右江、左江、邕江交匯之上遊,三面環江,形如半島,風光秀麗。
揚美成始建於宋,發展于明及清前期。揚美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由羅、劉、陸、李四姓先來建造。因荊棘叢生,白花遍地,故名為“白花村”。後來狄青平蠻,各地人士不斷前來,才日漸發展,不斷形成。因清溪 (即左江)環繞,揚波逐流,故易名為“揚溪村”。此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逐日開化,心靈向美,再換取為“揚美村”。
揚美整個以古鎮、老街、碧水、金灘、奇石、怪樹著稱,也是辛亥革命黨人黃興、梁烈亞進行革命活動的根據地。現有700余棟明清建築。經過國內知名專家策劃論證,揚美古鎮是南寧市保存較好的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産。至今保留著較為完整的景點有:清代一條街、明代民居、魁星樓、黃氏莊園、古埠碼頭等,走進這些人文景觀,使人頓生歷史滄桑之感,揚美江灘以及周圍的左江亦風景如畫,揚美八景久負盛名:青坡懷古、劍插清泉、灘松相呼、雷峰積翠、亭對江流、江灘月夜、龍潭夕影、閣望雲霞等美不勝收。揚美古鎮民風古樸,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保存完好的古碑記載著祖先的文明公約。
揚美居民大多是從山東遷居而來,少部分來自廣東,經商到這裡後定居下來。古鎮現今僅有5300多人,但卻擁有34個姓氏,可稱得上“大雜居”之地。揚美古鎮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自建鎮起到民國年間,一直是近百公里範圍的商品集散地,繁榮一時,素有“小南寧”之美稱,是南寧市明清古建築保留得最為完整的地方。據悉,揚美保留下來的文化遺産遍佈全鎮,現有二百多處,大多分佈在古鎮內的各街巷裏,特色鮮明的明清民居有的還完好無損。揚美古鎮的“古”,“古”得自然,“古”得幾乎找不到一絲被“今”修飾過的痕跡。不大的古鎮至今依然保持著明清時期的古街、古巷、古祠、古廟、古宅、古樹、古閘門、古碼頭、文武塔、烽火臺……
經過多年發展與建設,揚美已逐漸形成了以共和街、永安街、金馬街為“十”字骨架,傳統建築為肌理,池塘濕地為依託的嶺南千年古鎮風貌特色。目前,臨江街、金馬街、共和街、永安街、和平街、振興街、中山街以及新民街兩側及各池塘沿岸還保存有較為完整的古鎮傳統風貌地段。
清代一條街、明代民居、魁星樓、黃氏莊園、古埠碼頭等,走進這些人文景觀,使人頓生歷史滄桑之感,揚美江灘以及周圍的左江亦風景如畫,揚美八景久負盛名:青坡懷古、劍插清泉、灘松相呼、雷峰積翠、亭對江流、江灘月夜、龍潭夕影、閣望雲霞等美不勝收。揚美古鎮民風古樸,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保存完好的古碑記載著祖先的文明公約。鎮區外圍阡陌縱橫,池塘汨羅,在左江邊的蕉園與耕田、竹林與舟輯為古鎮營造出動靜皆宜的優美自然環境。
臨江街:庭院深深 曲徑通幽
臨江街的古閘門是臨江街的街門,始建於清道光年間,街門式樣古樸高雅,橫書“臨江街”。
沿著臨江街街往前走,層樓綿延,鱗次櫛比,隨處可見的一個個造型古樸的梅菜大缸,伴著微香味一路向前,青磚黑瓦、磚木結構的古屋下三三兩兩地坐著曬太陽的古稀老人,他們或一邊聊天一邊納鞋底,或微瞇著眼睛沐浴陽光,或安靜地坐在小攤子後面等待著客人的到來,偶爾路過一兩隻肥碩而安靜的犬只,恍若無人般搖著尾巴輕輕走過,一切靜謐得恍若時光靜止。揚美的美在於隨便一個角落都是一幅讓人沉迷的風景,古老而典雅,靜謐而迷人,滄桑而詩情畫意。
臨江的芙蓉古樹,有的冠如華蓋、遮天蔽日,有的造型奇特、蒼翠壯觀,千姿百態。遠山、近水、古樹、怪石、人家,構成了一幅美麗而和諧的自然風光畫卷,美得神醉心顫。
踱步前往臨江街的舉人屋,其建於清朝,為杜紹齡長輩所建。道光八年杜家第十五代杜元春字愷庭登壬午科,被授于“舉人”牌匾,懸挂于杜府大門之上而得名。舉人屋,青磚碧瓦,磚木結構,為三進式古屋,一、二進都是一廳四房,第三進為廚房,建築面積356平方米。大正門上面懸挂著醒目的“舉人”匾,匾上面鑲有木制大喜字,第一進的中堂上書有1.2米正方的大“壽”字,第二進門上鑲有個木制的“吉”字,正廳設神樓,擺放祖宗牌位。堂前的條案正上方,挂的是主人手跡山水畫,兩旁是舉人的後人寫的對聯“昔借舉人名歲瞬,今隨盛世樂韆鞦”。旁邊靠墻下的三張太師椅背上,分別雕刻有篆體書“榮華”、“富貴”、“吉祥”。這一切都顯示出舉人對後人的福澤與期盼,還有後人先人的景仰與靦懷。
舉人屋檐下墻繪有各種各樣的花草鳥獸圖案,美觀悅目,屋脊兩頭各塑一條龍,外墻金字頂雕刻有一串花朵,薄薄的花瓣,完好無損,可見當時的建築材料質量及工藝已相當精良。舉人屋砌磚用的灰漿,是用石灰加糯米漿和成,相當牢固,經百年的滄桑仍巍然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