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南寧市青秀區喜獲“中國芭蕉香火龍之鄉”稱號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5日 11:17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南寧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在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青秀區傳來喜訊:經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評審組評估,正式授予該城區“中國芭蕉香火龍之鄉”稱號,以實際行動為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獻上一份厚禮。至此,這一傳承了300餘年的民俗活動堂堂正正成為青秀區一張新的國家級名片。

  芭蕉香火龍舞動300餘年

  據了解,芭蕉香火龍舞在青秀轄區內民間世代傳承,源遠流長,是壯族稻作文化的載體,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每逢節慶,當地壯族群眾就會揮舞著身披芭蕉葉、插滿香火的芭蕉香火龍在街上翻騰,以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芭蕉香火龍共有9節,每一節都以竹子編織,再用芭蕉繩捆紮,將它連成一體,再飾上芭蕉殼,扎上芭蕉葉,在龍頭、龍身插上數以千計的香火。

  芭蕉香火龍來源於一個為民造福的美麗民間傳説。相傳約在300年前長塘鎮一帶大旱,在當地修煉的南海龍王太子巴龍化身芭蕉林,供缺糧的百姓摘蕉葉、剝蕉桿充饑度過災荒,不料反被玉帝責罰。長塘的百姓得知後,集體以芭蕉葉為衣,起舞告天為巴龍請願。後來,逢年過節,特別是農曆正月十八,當地人就用芭蕉葉扎龍插香,在田間地頭舞芭蕉香火龍祈禱春福,寓意百姓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祈願。這一傳統沿襲至今,成為當地壯族人民的重要傳統。

  芭蕉香火龍舞成本土品牌

  據了解,芭蕉香火龍在青秀區長塘、伶俐、南陽、劉圩4個鎮有著豐富的生存土壤,當地村民不僅愛看,而且好學。從芭蕉香火龍民間故事傳説到民間民俗祭祀活動,從潭邊請龍、醒龍、龍翻身、龍戲珠、龍駕霧、龍降雨、謝龍、請龍歸潭,到隨舞的古八音伴奏,已經深深地紮根于當地村民心中,與他們的生活融為一體,世代相傳。僅在長塘鎮就有3支民間文藝隊共百餘人會舞芭蕉香火龍舞,其中3至6歲的幼兒表演者十余人。連續舉辦四屆的青秀區甜瓜節推介芭蕉香火龍作為開幕熱場表演,為芭蕉香火龍文化提供了更大的展示平臺和發展空間。目前,長塘鎮正計劃將芭蕉龍表演、製作班開進校園,作為學生的課外興趣實踐課,進一步拓寬芭蕉龍傳承人的來源範圍。

  隨著青秀區對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的高度重視支持,芭蕉香火龍已列入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並獲得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舞龍活動金獎。如今,以芭蕉香火龍文化為龍頭的民間文藝活動在青秀區開展得如火如荼,獲得了很高的讚譽。

  芭蕉香火龍舞出“文化之鄉”

  據不完全統計,青秀區共有芭蕉香火龍等各種民間文藝展演隊130多個,幾乎遍及各村屯,芭蕉香火龍文化已有相當的名氣。

  青秀區區委、政府高度重視申報工作,專門成立相關工作小組,落實專項申報經費。經過幾個月的精心準備,於今年9月迎來了國家評審組的評估。評審組專家對青秀區芭蕉香火龍情況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考察,觀看了“誰是真龍”芭蕉香火龍舞大賽,實地察看了芭蕉香火龍基地,欣賞芭蕉香火龍製作的流程和工藝,並聽取了城區專題彙報。評審組認為,青秀區的芭蕉香火龍文化底蘊深厚,群眾基礎廣泛,極具原生態的壯族特色,具備了將芭蕉香火龍打造成國家級民族民俗文化品牌的條件,並一致同意授予青秀區“中國芭蕉香火龍之鄉”稱號。

  青秀區相關領導表示,“中國芭蕉香火龍之鄉”的成功申報,不但弘揚了本土民族民俗的優秀傳統文化,也進一步促進青秀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青秀區將以成功申報“中國芭蕉香火龍之鄉”為契機,全力打造城區文化品牌,努力把城區建設成為廣西文化強區。(記者李麗莉 通訊員劉慧、賴清玲)

熱詞:

  • 香火
  • 青秀區
  • 文化之鄉
  • 芭蕉葉
  • 龍文化
  • 長塘鎮
  • 巴龍
  • 相傳
  • 降雨
  • 村屯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