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北海:文化名城“再崛起”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9日 16:49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廣西北海市合浦漢文化博物館(鄧超斌 攝)

  大型歷史舞劇《碧海絲路》劇照

  北海老街上,中西合璧的騎樓式建築別有風情。

  萬座漢墓、百年騎樓、墻上西式浮雕與石刻……中西文化的碰撞隨處可見。

  褪色的門頭商號、清代郵政北海分局舊址、普仁醫院樓舊址……繁華商埠的昔日景象依稀可見。

  這裡是廣西北海,是史書記載中國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這個曾因發展斷層陷入“文化沙漠”的城市,在“三年跨越”中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北部灣經濟區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廣州、寧波、泉州等城市聯合啟動了“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工作,所創作的大型歌舞劇代表國家赴東盟交流演出……這一完美跳躍,離不開北海人的文化自覺。

  北海市委書記王小東表示,文化是推動北海科學發展的強大力量。文化自覺不僅是推動文化自身發展繁榮的重要前提,而且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北部灣經濟區唯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千年古郡”合浦、“百年老街”珠海路……每一個歷史文化元素的背後,都凸顯了北海的厚重歷史。

  不過,這些富有的“家底”此前卻並未能充分轉化成北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

  豈能守著金山哭窮,2009年2月,履新北海的市委書記王小東一直思尋一個恰當“抓手”,提升北海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提升城市“軟實力”,推動發展。惕厲奮發者總會受機緣青睞。5月,他陪同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原建設部部長汪光燾考察北海老街,長1.44公里中西合璧的騎樓老街,保存完好,特色鮮明,雙方碰撞出一個“念頭”:北海應從“城”的角度去申報“歷史文化名城”。

  2009年5月底,北海加入了一場與全國100多個城市的“賽跑”。

  “提升北海的城市軟實力遠比一兩個項目更重要,這是關係到北海長期發展的百年之事。”王小東在市委常委會上一語道破這場“賽跑”的重要性。

  在北海緊鑼密鼓、緊張有序的努力下,2010年11月,國務院單獨發佈了批復北海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信息,使北海成為北部灣經濟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這件原本一些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僅用了13個月的時間就做成了。

  在“申名”一舉成功之後,2011年,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北海再次啟動一次特殊航程——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産。2012年3月,北海市向國家文物局遞交了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段)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文本以及北海市擬選的相關遺産點保護規劃初稿,並順利通過國家文物局的初步審核,確定了北海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的歷史地位。

  有名更需有實。北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顧乃峰説,我們要把金牌放一邊,甩開膀子花力氣,把我們的歷史文化保護好、恢復好、建設好,為北海的三年跨越發展、尤其為我們旅遊産業增添光彩。

  據分析,較長時期以來,北海海灘、海島、海濱的“天生麗質”贏得人們的嘖嘖稱賞,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未能與旅遊有機結合,使得北海的旅遊缺乏文化內涵,更造成北海的城市形象蒼白與模糊。

  實際上,除了大量漢墓和作為近代開埠象徵的老街和西洋建築群,北海還有潿洲天主教堂、海角亭、東坡亭、文昌塔、大士閣、惠愛橋、白龍珍珠城遺址等眾多文物古跡,以及客家和疍家風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産;此外,北海綿延數千年的採珠史和“合浦珠還”等傳説,形成的南珠文化名聞遐邇。

  這些,都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名成功,而有了串連起來、發揮更大作用的契機和抓手,散落的歷史文化遺跡成為豐富的旅遊資源。

熱詞:

  • 惠愛橋
  • 城市軟實力
  • 文化産業發展
  • 文化自覺
  • 文化盛宴
  • 文化沙漠
  • 文化傳媒
  • 文化企業
  • 文化內涵
  • 文昌塔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