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趙氏扶綏龍"化石展出 史前巨龍帶你"穿越"白堊紀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9日 15:13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趙氏扶綏龍”化石與市民見面。

廣西新聞網記者 甘寧 文/圖

  9月26日,一具身長21米的遠古恐龍化石骨架,在廣西自然博物館恐龍園區亮相。這條在古生物界赫赫有名的“趙氏扶綏龍”于2001年發掘,體積進入世界最大恐龍之列,此次完整復原裝架展出,凝聚了廣西自然博物館10年的研究心血,也將在國慶長假引發新一輪科普熱潮。該館副館長莫進尤接受記者採訪,詳述扶綏龍的發現過程和未解之謎。

  巨龍現身帶來震撼

  “快來看!好大的恐龍!”26日上午,走近恐龍園區的遊客,都會被新出現在樹林中的巨龍震撼。龍頭比兩層樓房還高,光是腹腔就有一頭大象的體積,成人身高還不到其膝蓋。

  “這已經是比較保守的估算尺寸了。”莫進尤説,根據同部位骨骼比對推定恐龍大小,比如一塊長達1.45米的腸骨,在國內外以往發現的蜥腳類恐龍中,還沒有超過它的。扶綏龍已經進入世界最大恐龍行列,其活著時身長21米,頭高超過9米,體重可達50噸,相當於10頭成年大象。

  廣西自然博物館將其命名為“趙氏扶綏龍”,一是説明其發現地點——扶綏縣山圩鎮平搞村六榜屯蘢草嶺;二是為了紀念我國著名恐龍研究專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及古人類研究所教授趙喜進,他為廣西恐龍研究做出過重要貢獻,曾現場指導扶綏龍的發掘研究。

  發掘過程帶來轟動

  早在1973年,中科院、廣西博物館、扶綏縣文化局在扶綏那派盆地考察時就得知了當地“龍骨”的消息。農民報告説在蘢草嶺撿到化石,裝了好幾擔子。但當時由於嶺太大,找不到具體埋藏地層。

  2001年,當地村民何文堅(“何氏六榜龍”以其命名)寫信給廣西自然博物館,説在一片甘蔗地裏撿到五六十厘米長的腿骨化石。7月23日,考古人員對這塊甘蔗地進行了試掘,運氣很好,8月6日找到了化石埋藏地層,在同一處坑內發現了3個蜥腳類恐龍個體,包括“何氏六榜龍”和“趙氏扶綏龍”,還有一條僅余少量骨骼化石。坑內還有獸腳類、棘龍類等食肉龍的牙齒,鳥腳類恐龍的化石,以及大量的無脊椎動物瓣鰓類化石。

  這是我國華南地區首次發現早白堊紀時代恐龍的完整骨架,當時引起轟動。大批專家、媒體趕赴現場。雖然發掘過程異常艱苦,在200多天的發掘中,考古隊的工棚被颱風吹翻兩次,工地被暴雨水淹兩次,成團蚊蟲襲擾、烈日暴曬更是苦不堪言,但一切辛苦都被發現化石的喜悅心情沖淡了。

  2002年3月,全部化石連土帶泥全部取回廣西自然博物館內。當時出動了大卡車、吊車,光運輸化石用的石膏套箱就有25個,其中最重的套箱兩噸多。

熱詞:

  • 白堊紀
  • 瓣鰓類
  • 地外行星
  • 史前
  • 大象
  • 趙氏
  • 蜥腳類恐龍
  • 趙氏扶綏龍
  • 肉食龍
  • 吃素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