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大化著力打造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旅遊帶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3日 11:38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河池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2010年8月,經國家地質遺址保護領導小組研究批准,同意授予大化瑤族自治縣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等第五批共44處國家地質公園資格。

  大化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地處雲貴高原東南邊緣斜坡下部、紅水河中游、大化縣北部,公園東部與都安瑤族自治縣分界線為界、北部以海拔800m以上的石峰和深洼地為界、南部以雅龍鄉與七百弄鄉的分界線為界、西南部以都陽至北景公路北東側50米至100米為界、西部以板蘭峽谷西側分水嶺為界,面積323.4平方公里,公園主體地質遺跡景觀為岩溶高峰叢深洼地和板蘭岩溶峽谷。這裡分佈有世界上最陡最深、發育最典型、保留最完整、分佈最多最密的岩溶峰叢地貌,是中國南方熱帶、亞熱帶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與雲南路南石林、桂林陽朔峰林並列為世界三種典型的岩溶地貌類型。

  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主要地質遺跡為高峰叢深洼地地貌,次要遺跡為岩溶谷地、岩溶峽谷、岩溶洞穴、地下暗河、地質剖面和古生物化石,其中高峰叢深洼地是世界獨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類型,是一處以“山奇、水秀、湖壙、峽險、洼深、洞幽”為特色,並融合民族風情、大型水電工程為一體,具有多種旅遊功能的大型岩溶國家地質公園。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前國際洞穴協會主席Do福特教授考察後將之稱為“國家公園”,有條件申報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

  其主要特徵體現在,一是典型性,是世界上峰叢最密集地區,峰頂海拔900米至1000米有900米以上石峰90多座、800米以上石峰9000多座,平均18.51座/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岩溶洼地是世界上最密最深的深洼地區,有各種洼地2566個,平均7.93個/平方公里,其中300米至399米的深洼地84個,400米至499米的極深洼地25個,≥500米的超深洼地5個;二是稀有性,有深洼地114個,由於洼地口部形態千差萬別,很難逐個計算洼地的容積量,僅以超深洼地(甘房弄)和深洼地(弄朝和弄瑤屯)為代表進行計算,其容積為甘房弄1.8840億平方立米、弄朝2995.6萬平方立米、弄瑤屯1256萬平方立米,乃天下奇觀,全球稀有,世界唯一;三是優美性,高峰叢延綿數百平方公里,萬峰林立,溝谷縱橫,洼地密布,構成浩瀚無邊的岩溶准平原景觀,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典範。

  目前,大化正在建設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位於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西南部雙福村,佔地333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分展示、演示兩個功能分區,包括博物館標誌牌、地質公園沙盤、展板、4D影院、實物標本展示櫃、標本庫房和遊客服務中心等,以文字、圖片、模型、實物、影視等形式,向遊客全面介紹地質公園景觀規模、特徵、形成演化、價值意義、社會地質背景、地學知識、人文歷史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知識。

  大化縣黨委、政府對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的保護、開發和利用逐步進入了實質性階段。一是著力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地質遺跡保護與商業性旅遊開發的關係,提高地質科普旅遊規划水平。二是突出地質科普旅遊特色,將豐富的地學知識寓教于“食、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之中。三是重視地質旅遊商品的開發,拓展地質科普市場。四是將地質科普旅遊與目的地文化旅遊、民俗旅遊、宗教旅遊、休閒度假旅遊、探險旅遊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綜合優勢。 (黃 格)

熱詞:

  • 國家地質公園
  • 岩溶峽谷
  • 准平原
  • 地質剖面
  • 地質遺跡景觀
  • 地質背景
  • 旅遊功能
  • 旅遊開發
  • 大化縣
  • 科普旅遊
  •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