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桂林象山公園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4日 09:11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網絡綜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象山公園位於桂林城南漓江西岸,在漓江與桃花江的匯流處,佔地面積11.80公頃。象山原名儀山、漓山、沉水山。又因山東端的水月洞有如象鼻,整個山形酷似一頭駐足漓江邊臨流飲水的大象,故稱象鼻山,簡稱象山。象山海拔220米,高出水面55米,由3.6億年前海底沉積的純石灰岩組成。其山孤拔陡峭,岩石古蒼,崖間藤蘿攀援,山榕依附。這裡歷來為旅遊勝地,其旖旎的風光,神奇的形象,動人的傳説,不知傾倒了多少文人雅士。象山以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引人人勝,被人們看做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徵,桂林市的城徽中心圖案就是象山。

遊客遊覽象鼻山

        象山傳説——相傳,昔日玉皇大帝南巡,天兵天將浩浩蕩蕩,經過桂林時,馱寶瓶的神象病倒了,玉帝將其拋棄在漓江邊,驅隊繼續前行。神象得到漓江畔人們的照顧和治療,很快就恢復了健康。神象為了報答漓江人的恩情,且看到桂林山清水秀,就留下來替人們耕耘田地,看管莊稼。玉帝知道後,認為有辱天庭,就派托塔李天王率領天兵天將來捉拿神象,可神象誓死不歸天宮,奮起抵抗。戰鬥持續了七天七夜,又饑又渴的神象來到漓江邊,正當它伸出長鼻卷水暢飲時,偷偷尾隨而來的托塔天王高舉寶劍,從上向下朝著象背狠狠一插,殺死了神象。神象立身不倒,化為石山。現在象背上仍露著寶劍的劍柄呢。

        普賢塔——象山山頂東北部,綠樹掩映中,一座喇嘛式實心磚塔聳立於岩石之上,此即為普賢塔。遠看,它好像插在象背上的一把劍柄,即人們傳説中托塔天王刺死神象的劍柄。又像一個古雅的寶瓶,所以又有“劍柄塔”、“寶瓶塔”之稱。普賢塔建於明代,塔高13.6米,培基為雙層八角形須彌座。在第二層基座的正北面,嵌有青石線刻的菩薩像,像高0.8米,寬0.6米,像的上端刻有“南無普賢菩薩”六字,傳説中普賢菩薩的坐騎就是一頭大象,塔因此而得名。

        水月洞——整個象山景區最為精華的景點,也是您舉起手中相機的最佳時刻,水月洞位於象山的東端,東臨漓江,西有桃花江,是個兩面貫穿的圓洞。洞高12米,寬9.5米,長17米,像個卷篷式的大洞門,江水盪漾其中,好像一輪明月浮在水上,因而得名水月洞。宋代薊北處士在象鼻岩口鐫有《和水月洞韻》:“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每逢中秋佳節,人們最喜歡來到水月洞前賞月,因為在這裡可以看到三個月亮。月明之夜,泛舟江上,舟入洞中,如臨拱橋之下,遙望東南方穿山上狀如皎月的月岩,襯以天上高懸的明月,加上象山的這個“水月”,真是三月爭輝,水月交融。水中月影,隨波盪漾,銀灑洞壁,煞是美麗。

        象山歷史——象山雖不高大,但卻歷經滄藕斑駁陸離。1852年4月,太平天國起義軍進攻桂林,從東、南、西三麵包圍了桂林城,以雲峰寺為攻城指揮部。戰士們在山上架起火炮,猛烈轟擊城內的清軍,巡撫衙門被打得瓦片亂飛,大堂屋檐倒塌了一角,巡撫鄒鳴鶴嚇得魂飛甥散。後來,由於故略上的需要,太平軍主動撤圍北上。臨走前夜,在山上留下許多穿著號衣的草人,用長短不同的導火索點燃火炮,致使火炮聲斷斷續續,以此迷惑清軍,掩護太平軍安全轉移。古老的普賢塔成了太平天國英雄們有勇有謀見證。

        象山文化——由山頂沿東南側山道下山,行至半山腰,道旁有一橢圓形的洞口,即為象眼岩。洞口有塊被欄杆護著的石刻,是宋代著名詩人陸游的墨寶。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是浙江紹興人。他非常嚮往桂林山水,卻沒有機會到桂林來。刻在這裡的是他在1197年元月寫給昭州太守杜思恭的詩札。杜思恭是陸游的同鄉好友,在家鄉時兩人便交往密切,外出做官後,還常有書信往來,陸游常將自己的詩作寄給他。杜思恭到昭州也就是現在的廣西平樂縣任職後,便向陸游索要詩作,陸游給他寄來了七首詩及一封信。杜思恭收到詩信後,在當年的4月來到桂林,命工匠將詩札刻在這裡。陸游的詩刻在內容上筆精墨妙,意致高遠,是桂林石刻中的珍品:當時陸游已是73歲的古稀老人,但他仍勤奮治學,活到老學到老。他這種治學到老不衰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是值得我們學乏的。在他的這些詩作中,更多地表現出他濃烈的愛國之心以及憂國憂民的思想。而在水月洞內,歷代石刻很多,其中最多的是宋人題刻。水月洞外,潭深如碧,水波平靜。象鼻的東面岩崖上,有“放生池”三個字,題者為清廣西布政使黃國材,他擅寫大型榜書他在獨秀峰題寫的“南天一柱”,是桂林石刻中最大的榜書題書而象山東崖上,清代倪文蔚所刻的《皇清中興聖德頌》是桂林形制最大的摩崖石刻。

        象山趣聞——水月洞名之爭。在宋朝的時候,曾發生過水月洞的洞名之爭。1165年張孝祥到桂林任廣西經略安撫使兼靜江知府。他是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的狀元,南宋豪放派詞人。在桂林任職兩年多,遍遊名山勝跡,許多景區都留有他的題刻。1167年春,張孝祥將離職而去,邀張維等人遊覽水月洞。張維當時任靜江府提點刑獄,將接替張孝祥的官職。他們對這一帶的風景極為留戀,一直到天黑了才依依不捨地出去,同行的一位和尚看到這種情況,過後更在水月洞旁的平臺上修建了風景亭。到了5月,張維在新建的風景亭中設宴為張孝祥餞行。席間,張維請張孝祥為新建的亭子起個名字。張孝祥回想多年前曾和張維同在南京做官,兩人交往較深。那時,張孝祥為張維在南京建的一個風景亭起名為“朝陽亭”,想到兩人多年的友誼,如今又分別在即,而這新建的亭子坐落在象山的東面,每當旭日東昇,正好沐浴在陽光之中,於是張孝祥將眼前的新亭也命名為“朝陽亭”,將水月洞改稱為“朝陽洞”。為此寫了《朝陽亭記》和兩首詩,題刻在水月洞的象鼻一側。他的詩,表達了強烈的愛國思想以及收復故土的雄心壯志。6年之後,另一位南宋重要詩人范成大來到桂林任靜江知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范成大在桂林也是任職兩年。他提倡文化教育,並十分注重風景區的建設,疏浚靈渠,開闢水路遊覽桂林線,對桂林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范成大看到水月洞“石門正圃,如滿月涌,光景穿瑛,望之皎然”,“江別派,流貫洞中,踞石弄水,如坐卷篷大橋下”。他認為水月洞因為一時酒席上的高興而改名不妥。一方面,當地人不同意,另一方面,桂林的隱山已經有了一朝陽洞和朝陽亭了,不應該重復。他將洞名改回水月洞。並寫了一篇《復水月洞銘》題刻在水月洞東壁顯著的地方,從此以後。水月洞名一直保留到今天。

        象山廣場——象山廣場位於象山與民主路之間,北鄰桃花江,東有溝渠與公園相隔,佔地面積1.5公頃,為一袖珍型風景廣場。廣場內密植桂樹,以便市民夏季納涼,並建有赤足小廣場,供遊人赤足在上行走,起到按摩健身的作用。

        舍利塔廣場的西面,與民主路相隔,緊臨桃花江,是著名的古代建築舍利塔。塔初為唐代所建,為七級磚塔,用於存放舍利石函。唐代高僧鑒真和尚應邀到日本講經傳法,五次東渡皆敗,輾轉到桂,曾在此講經傳法一年,盛況空前。次年再次東渡日本成功,在奈良東大寺築臺授戒,成為在日本享有盛名的高僧。此塔因鑒真在此講法而成為中國古代佛教名塔之一。原塔後毀於戰火。現塔為明初重建,塔身白色,座北朝南,塔高13.22米,塔體可分為塔基、底層、塔身、塔剎四個部分。底層有四門相通,通道構成的八面墻壁上有墨書《金剛經》全文,四門額塑有八大金剛之名。塔身為八角寶瓶,每面均有佛龕。塔內曾有舍利陶魂罐和鎮塔鐵劍。

        愛情島——與象鼻山隔江相望的愛情島是公園內必不可錯過的景點,愛情島原名叫三星島,由三個連在一起的小島組成,因為桂林市的年輕男女們很喜歡到島上談情説愛,因此而得名,島山綠樹成蔭,風景秀美,以前愛情島只是一個休憩的地方,近年來景區除了在島上建造了很多有關愛情的雕塑以外,還在愛情島上開展以“風情東南亞,象山水月情”為主題的舞蹈表演活動,遊客可以欣賞到風情萬種的印度舞,熱情奔放的菲律賓草裙舞等節目。在象山正前方的漓水江面上,有景區精心為遊客編排的竹排、漁火表演,以增加景區的文化遊覽品位。在遊覽山水美景的同時又能欣賞到風情表演使得象鼻山這一桂林市的城徽更尤顯嫵媚動人。除此以外,在愛情島上我們還可以看到桂林市最具代表性的“三山兩洞一條江”的抽象概念景致,如果您是一個攝影愛好者的話,就更加不能錯過了。而在愛情島上,我們也可以看到象鼻山另外的兩像,其實象鼻山除了像大象以外,從不同的角度看,還像一隻刺猬和一個沒有尾巴的大老鼠。

        你知道嗎?象鼻山的山腹是空的,那麼它裏面放的是什麼呢?就是聞名天下的桂林三寶中的桂林三花酒了,很少有人知道三花酒的歷史,桂林三花酒業博物館能為你展現一個酒的發展史。博物館裏不同年份,不同樣式的就為您呈現了三花就近千年的歷史,記得原美國總統訪華的時候,中國友人一瓶桂林三話酒,總統得後非常喜歡,被視為珍品,經常打開瓶蓋聞香,但卻從不忍暢飲,所有官員和國外有人來拜訪的時候,都會被總統拿出炫耀,所以三花酒業被人習慣叫—總統聞香酒。

        雲峰寺——位於象山西南麓,始建於唐代,歷有更廢改建,是桂林名剎之一。明代萬曆年間,這裡辟為“范方祠”,祀奉曾在桂林為官的南宋詩人范成大、方信孺。現存的雲峰寺,為二進五開間、硬山式二層古式建築。清朝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攻打桂林達30余天,雲峰寺是太平軍的前沿指揮所。現在,雲峰寺已辟為《太平天國在桂林》專題陳列館,匾額為劉海粟所題。

熱詞:

  • 雲峰寺
  • 象山
  • 象眼岩
  • 桂林石刻
  • 朝陽亭
  • 象鼻山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