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佛教聖地——貴港西山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3日 16:13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網絡綜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遊人接受法師的法水。廣西新聞記者陶媛 攝

        西山,古稱思靈山,又叫思陵山,位於城區西郊三里而得名,海拔600多米。1988年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又是全國七大佛教勝地之一。

        別有天地稱“四絕”

        西山成為人們遊覽憩息之地,自南梁開始,已有一千多年曆史。西山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而聞名於世,人稱西山“四絕”。也以佛聖著稱。山上古木交蔭,石洞通靈,清泉噴乳,仙境凝香,古庵古寺,高僧駐錫,西山風景,別有天地。

        林秀——西山林海,鬱鬱蔥蔥,主要樹種為松樹、榕樹、樟樹和魚尾葵,人稱“西山叢林四大家族”,樹齡達二三百年以上的古松、古榕、古樟共500多株,植蓋率達98%。在洗石庵右側,有幾株廣西罕見的光葉合歡樹,挺拔參天。龍鱗松,是西山特有的樹種,它的樹皮圓若銅錢,酷似龍鱗;石頂榕,生在大石頂上,盤根錯節,有龍盤虎踞之狀;石罅樹,樹根伸向石縫深處,被稱為“以柔克剛”的奇樹;石敢當樹,是一株粗大的香樟檔住巨大的石頭,樹身直幹,由圓變扁,呈現出頂天立地的氣概;古龍眼樹粗近米,但樹身只剩半邊殘殼,還生長著茂盛的新枝,是返老還童的“古龍”;還有連理樹,連根樹,藤纏樹,樹上生樹,爭奇鬥艷,四季常青。

        石奇——西山上的石頭屬雲母花崗岩,具有“粗莽唐突”特色,千姿百態,各擅其妙。有狀若石臺的棋盤石,有不知從何處而來的飛來石,還有八字石、雲臺石、險峰石等,有的如大山平地拔起,有的似猛虎蹲伏路旁。吏隱洞係由三塊巨石互相撐持而成,姚翁岩則是在一塊如山的巨石一側突然凹陷天然形成的一處洞穴。西山的石頭,就這樣千奇百怪而又善意迎人似地佈置著。

      泉甘——西山有乳泉、天泉、鼎泉和康濟泉。乳泉,又稱聖泉,是一眼寬深各約一米的古泉,冬不竭,夏不溢,時有白汁噴出,雪白如乳,故名乳泉。乳泉水質明凈,含天然氧特別多,這些天然氧能夠同茶和酒中的雜質起化學反應,把雜質揮發掉,因此,用乳泉水泡的茶特別香,用乳泉水釀的酒特別醇。人們遊覽西山,臨泉鑒影,一試甘甜,實在回味無窮。

      茶香——西山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泉甘土沃,從唐代僧人手植茶樹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到了明代,西山茶已在粵、桂、湘等地享有盛名。上世紀六十年代,兩次敬送毛主席。如今,西山茶仍按僧尼傳統技術製成,色呈暗綠而身帶光澤,湯色淡綠而清澈明亮,味道醇厚,飲後齒頰留香,是綠茶中上乘佳品,全國名茶之一。

       千年古剎藏佛聖

      西山的佛教,自唐代王山人歸隱布山禮佛至今,一千多年來,素有高僧駐錫。是華南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

      龍華寺 又稱龍華古寺、上寺,建於宋代,清康熙、乾隆、同治年間曾三次重修,解放後兩次重修,1990年重建大雄寶殿。是廣西佛教最早的傳播地之一,也是廣西佛教駐地。寺分四進,一進為天王殿,塑四大金剛;二進原叫文昌閣,現叫彌勒殿,供奉彌勒佛像;三進為大雄寶殿,供奉如來塑像,殿前置鐘鼓樓;四進為圓通殿,供廣西最高的千手觀音像。古寺已傳四十三代僧,全國知名高僧、曾任廣西佛教協會秘書長、全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的巨讚法師和現任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的釋覺光法師曾在此任住持。釋覺光法師還贈送一尊年代久遠的脫胎釋迦佛像在本寺供奉,為鎮寺之寶。

      洗石庵 又名下寺,清順治三年(1646年)遊方僧海籌募建。1978年重修,1983年重塑佛像開光。庵名“洗石”,佛家取其西山之石“身居瘴鄉,粗莽唐突”,要讓“瀑、雨、露、煙、月、潭”不斷洗刷、濯磨,才能玲瓏剔透,返樸歸真之意。庵分前殿、中殿、後殿,後殿為“大雄寶殿”,題額為巨讚法師墨寶,殿內共大小佛象九尊;中殿置彌勒佛,還有國家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的題聯。“洗石庵”門額,為清嘉慶撥貢桂平城廂岑昆所書,門前有石柱刻聯。洗石庵是國務院公佈的重點佛寺之一。釋寬能法師于1949年駐錫洗石庵,主持佛事,並和釋昌慧法師精心鑽研種茶、炒茶技術,對西山茶的發展有很大貢獻,1956年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1989年9月27日涅架,留下三顆舍利子,是世界上有史料記載的第一個比丘尼舍利子,為佛聖吉祥物,鎮庵之寶。

        八景爭輝競秀姿

       西山舊有八景:即官橋秋柳、雲臺曲水、忠勇松濤、碧雲石徑、乳泉琴韻、龍華晚眺、飛閣明月、古洞仙跡。近年新景頻添,日益秀麗多姿。

       靈湖疊翠——進入山門徑直前行,約半裏,右側有個人工湖。這是1954年興建的西山水庫,又稱靈湖。湖上碧波盪漾,四週峰環翠繞。水光山色,交相輝映,為西山增添無限風光。步過九曲橋,可到湖心島,島上林木蔭蔽,遠望如綠舟浮水。湖濱西側有游泳池,盛夏時節,遊人或蕩舟湖上,或戲水碧波,各得其樂。玩倦了,還可在湖畔“靈湖茶廳”吃些茶點,小憩片刻。

      險峰朝陽——觀音岩的右前方危崖奇突,有一方亭聳立於危崖之上,面對東方,可觀日出,因名朝陽亭。若憑欄遠眺,景象開闊壯觀,黔郁大江合流東去,巍巍東塔,十里金沙,蔗海稻浪,一覽無遺。

      虹橋鼎泉——八方石懸崖下削壁險路之間,一橋飛架,狀若彩虹,名叫虹橋。登臨橋上,俯視山下,宛若置身雲端。橋旁有涓涓細流自崖間流出,匯成一眼清泉,叫鼎泉。其實它與乳泉同出一源。

      長峽會仙——在虹橋之上約一百餘米,峽長40米,兩旁峭壁高聳,中間一條小路,僅容一人通過。峽中習習生風,仰首只見藍天一線,因此又叫“一線天”。民間傳説,有緣份的人往往可以在這裡與神仙相會。長峽南端人口處石壁上,刻有釋寬能法師題寫的“神仙峽”三個大字。原來,會仙峽又叫“神仙峽”。

      龍亭觀日——九龍亭聳立於會仙峽之上的懸崖絕壁上,為上下兩層六角亭。亭中一柱中撐,四角懸空,脊上飾龍,翹首欲飛,氣勢雄渾。這裡是西山風景區的最高處。如雞鳴即起,登臨此間,可盡情欣賞“龍亭觀日”新景:江流盡頭處,先是莽莽蒼蒼,混沌一片,漸漸由黑轉明,現出熠熠霞光;頃刻間,旭日如火,噴薄而出,冉冉上升,繼而金霞萬道,一派生機,萬千氣象,風光無限!

      棧道懸碧——由龍亭緩步下山,走一段長約三百餘米的傍山大道,棧道沿崖壁盤曲而下,用水泥鋪設石級,寬約一米,旁設欄杆。因地勢高聳,遊人走在上面,會有一種曆險不畏其險的感覺。從棧道上眺望,三江浩蕩,大地蒼茫,別有一番壯觀景象。

      松海聽濤——走完棧道,穿過密密叢林,可到“聽松軒”。這裡松林如海,山風吹拂,發出陣陣濤聲,象平地揚沙,象幽谷夜雨,象大海怒潮,象深山虎嘯……,前人有詩為這一景寫照:“悠然一榻臥山高,夢熟旋聞眾虎嘯,起視千林搖曳動,大風吹激怒于潮。”還有一詩人讚頌龍鱗松的詩云:“鱗甲翕張欲化龍,碧濤如海嘯天風,折腰不為趨權貴,來拜西山十萬松”。

      濂溪飛瀑——由聽松軒向北沿石級而下約五六十米,便到濂溪,舊名鯰魚溪。因北宋理學家周敦頤(號濂溪)曾來桂平講學,常遊西山,後人遂以他的別名命名此溪。濂溪長年流水淙淙,溪水依山勢下跌,若逢雨後山泉陡漲,銀流飛瀉,遠望如白練高挂,又似綠海騰煙。遊人看腳下激流飛湍,聽山間濤聲如雷,宛若置身仙境。

       勝跡凝香尋古蹤

      西山名勝古跡很多,每處都能勾起遊人思古之幽情。

      唐御史李公祠 始建於唐代末年,歷代幾經修葺。唐乾和年間(公元894—898),侍御史李明遠被貶謫為潯州刺史,因官場失意,後棄官退隱西山石洞,潛心禮佛修心。唐末,為紀念李御史建李公祠。祠的前樓為藏經閣,內藏《佛經》、《砂經》、《佛經彙編》等多種,還有《四庫全書》、《四庫備要》等大批珍貴古籍,可惜1944年日軍入侵時全部毀失了。祠中塑李刺史像,還有水月宮,抗戰期間巨讚法師曾在此辦“居士林”講授佛學。1981年重修,改土木為鋼筋水泥結構,重檐畫棟。祠前有棵500年的榕樹,徑達3米多,高20余米,吸引無數遊客在此攝影留念。

      乳泉亭——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兩廣巡閱使陸榮廷所建。原木質結構,亭中有滇軍將領唐繼堯所題的一聯,亭左上石壁鐫刻清朝廣西補用道張榮組的丟失篆字《乳泉銘》。1996年重修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並增加一座兩層六角亭于旁邊。

       飛閣——又名中山飛閣。位於姚翁岩大鵬石上,1926年李宗仁先生駐軍桂平時興建,1944年毀於日軍戰火,僅剩下層殘缺石柱、墻,1984年重修。每到中秋之夜,人們便踏月登閣,欣賞西山月色和潯州城夜景,“飛閣月明”是舊西山八景之一。

      觀音岩廟——簡稱觀音廟。建於清道光四年(1824年),為當時龍華寺住持僧明初所建。山庵內供觀音塑像,觀音岩因此得名。這裡是舊時西山風景區的最高處,登高望遠,俯仰天地,極目騁懷,乃遊觀音岩的一大快事。

熱詞:

  • 巨讚法師
  • 洗石庵
  • 朝陽亭
  • 四絕
  • 大雄寶殿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