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非遺傳承有新招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3日 14:36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廣西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廣西新聞網記者 李湘萍

  精湛絕倫、巧奪天工的侗族木構建築,細膩貼切、生動活潑的桂劇,繁複艷麗、“四大名錦”之一的壯錦……廣袤神奇的八桂大地,孕育了斑斕多姿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簡稱“非遺”)。如何讓這些以“身口相傳”為主要傳承方式的遺産,在日久年深的流轉裏,煥發活力,再現魅力?店坊結合、傳承人示範戶、村屯保護等非遺傳承基地建設模式,正在壯鄉瑤寨遍地開花,讓非遺“活化石”真正“存下來,傳下去,活起來”。

  模式1

  店坊結合

  ——桂林黃昌典毛筆

  桂林有句童謠“黃昌典,買筆不用選”,説的就是光緒戊戌年間開設的黃昌典筆店。什麼樣的工藝讓黃昌典毛筆擁有這樣的口碑——用料選“烏尖”,工序“一整”再“一清”。

  此“烏尖”即紫毫,100張上好山兔皮僅能提出二三兩“烏尖”,如此昂貴的紫毫,常被黃昌典毛筆用於製作書畫筆和小楷筆。在黃昌典秘抄本中有“小尾勾尖,一整一清,揉至寸口,方可放心”的要訣,可見其做工精細。“小尾”指黃鼠狼尾巴毛,“尖”指“烏尖”,兩者按比例搭配;“一整一清”是關鍵所在,“整”是把筆頭搓揉一番,將筆尖上的雜毛提凈,一般筆店經過“整”這道工序就算完工,但黃昌典毛筆則不以為然,定是要把筆再“清”一次,仔細檢查是否還有岔毛或不妥的地方,儘管這樣清一次需要多付整筆工資50%也在所不惜。精益求精的黃昌典毛筆,集尖、齊、圓、健四大特點,用起來得心應手。

  如此“妙筆”卻一度在桂林市場上難覓蹤影。原來,上世紀90年代以後,老制筆工陸續退休回家,傳統制筆後繼乏人,市面上也沒有專門賣黃昌典毛筆的門市部,造成了黃昌典毛筆只聞其名而不見其筆的尷尬局面。

  轉機出現在2010年黃昌典毛筆傳統手工技藝被列為自治區級非遺保護項目之後。2011年10月,以店坊結合模式運作的黃昌典毛筆生産性示範基地在桂林市交通路掛牌成立,店面作為展示窗口,代表性傳承人在作坊向人們展示做毛筆的傳統手工技藝,同時培養傳承人。一些老書法家及書畫愛好者得知後,相邀來到店面,揮毫潑墨為門店題詞祝賀;有用了50多年黃昌典毛筆的書畫家,在店裏買到稱心的毛筆,遂願之情溢於言表;更有不少來桂林旅遊的遊客慕名尋筆而來;還有書畫家拿來他們心愛的筆桿或筆頭,請門店師傅為他們量身定做毛筆、修整毛筆。

  如今,黃昌典毛筆生産性示範基地成為桂林歷史文化的活態展示傳承窗口,成為書法家及書畫愛好者交流經驗、切磋技藝的場所,更是借助生産、流通、銷售等手段,以保護黃昌典毛筆的傳統手工技藝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將黃昌典品牌延伸到筆、墨、紙、硯文房四寶,成為研發新産品、開拓新市場的前沿陣地。

熱詞: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黃昌典
  • 傳承保護
  • 村屯
  • 扁擔舞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