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上林:打造國家級生態縣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1日 14:32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大龍湖風光。 黃雲清/攝

  金蓮湖美景。 吳國慶/攝

  覃排早春。 覃兆學/攝

  洋度第一彎。 覃兆學/攝

  蘇展略 覃繼南 李道永

  被譽為首府南寧“後花園”的上林,有奇特秀美的自然風光,有源遠流長的人文景觀。這方水土還孕育著眾多的長壽老人,是養生、休閒、旅遊度假的天堂!如今的上林正在積極打造國家級生態縣,致力建設中國長壽之鄉,大步向廣西優秀旅遊縣邁進。

  人文篇

  遠古的新石器母氏社會時期的石門龍母傳説、唐武德年間的唐城唐碑等,形成了上林的龍母文化、萬壽文化、唐城和唐碑文化、徐霞客之旅文化、“嶺南狀元村”文化。同時,民風民俗多姿多彩,主要有壯族燈酒節、萬壽節、三月三歌圩、瑤族達努節、五月五渡河公等。

  塘紅鄉石門村的龍母文化被許多學者、專家認為是珠江流域龍母文化的源頭和廣西傳統節日“三月三”的發祥地。龍母文化講述的是龍母媽媽仁慈、善良、博愛及龍子“特掘”知恩圖報、樂善好施、孝敬父母的故事,記載了上林壯族人民自古至今對善、孝兩大傳統美德的不懈追求。1984年,中央民委在討論廣西傳統節日“三月三”時,專家組組長、原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梁庭望就代表專家組提議:廣西的“三月三”源於上林的龍母文化,也就是石門的龍母文化。景區建有“石門龍母聖殿”、“孝亭”等,以供遊人瞻仰。每年清明節期間,上林縣都舉辦“石門龍母文化旅遊節”。

  韋厥,唐高祖時人,世稱萬壽公王,一生行善積德,造福於民。唐武德七年(625年),韋厥從唐朝繁華的京城不遠萬里來到澄洲(現環大明山地區)開拓這片蠻荒之地。當時這裡山巒疊嶂,豹狼出沒,人煙稀少。韋厥將中原先進的漢族文化與這裡的少數民族文化融合起來,用“仁”治人,以“德”治邦,做了大量造福於民的實事,使上林由一個蠻荒之地變成一個講禮節、積德行善、團結友愛、樂於助人的禮儀之邦。韋厥被唐皇封為“萬壽公王”。後世人為紀念韋厥的豐功偉績,每年都舉行萬壽節以祭拜。

  被專家定為“嶺南第一、第二碑”的《六合堅固大宅頌碑》和《智城碑》唐碑兩碑,無論在文學、書法藝術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2006年被國務院確認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唐城遺址,是研究我國古代羈縻制度,特別是研究古代壯族社會的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宗教、文化、藝術等狀況較為全面的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是內容豐富而又深刻的文化遺産。

  徐霞客從1637年(崇禎10年、即丁醜年)12月21日進入上林。《徐霞客遊記》一共有60萬字,他留給上林的遊記有近1.4萬字。在他的遊記裏,他考察的內容包括上林縣的地理、民族風情、歷史等方面的內容。他最感興趣的是三里洋渡一帶的山洞,北到左營東岩,南到青獅岩,東到周伯隘,西到佛子嶺,他在三里洋渡一共考察了大約17個岩洞。徐霞客之旅主要有獅螺橋、五里橋(明代的牧馬堡)、雞籠山、三岐山、下金青獅潭、香潭籫筆山、洋渡碼頭(明代時的楊渡,明代三里參府哨所遺址)、獨山(上林縣五大新石器遺址之一)、三里匯水橋畔(八寨起義時代的摩崖石刻群)、三里城(徐霞客當年下榻的東閣——三里中心校和當時燃放煙花的石墩)、大梁村(明代汛塘村,汛塘浮石遺址)、韋龜岩(明鏡岩)等古跡文化。

  聞名區內外的“嶺南狀元村”——不孤村。不孤村位於白圩鎮不孤村,是全國文明示範村。該村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村中平均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以上的大學生,被稱為“嶺南狀元村”。不孤村風景秀麗,村後是榜山,榜山腳下,有“鼓岩書院”;村前有墨池(荷塘)、筆架山、蠟燭山、印山,“文房四寶”齊全。不孤村人以“汝水流清士讀農耕繩祖武,南山挺秀德門仁裏萃文人”作為家訓,明確表達他們崇學重教的奮鬥目標,並把此對聯寫在村口的大門上,以提示子孫後代,時刻牢記祖輩的遺訓。

  清初著名的壯族詩人、教育家張鵬展,上林縣巷賢鄉留仙村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中進士,入翰林院,為武英殿纂修,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手書“忠孝廉節”刻于村後山懸崖石壁上。百歲藝術家羅鼎華先生,上林縣塘紅鄉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書畫一級大師,素享有“悲鴻馬,黃胄驢,白石蝦,鼎華魚”、“湘西白石蝦,八桂鼎華魚”的讚譽。2010年11月20日至25日,上林縣委、縣政府在縣人民會堂舉行“2010年首府南寧後花園上林縣生態旅遊養生節壯族著名畫家羅鼎華百歲紀念、著名國畫家羅敏華回報家鄉暨醉美上林書畫攝影作品展”。享年93歲的何福榮壽星,上林縣澄泰鄉板文村人,民國期間被授予中將軍銜。當代作家韋一凡、藍直榮、林萬里、黃著誠擔任自治區文聯副主席,韋啟文擔任湖北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石一寧擔任中國大眾文學學會副會長、世界華文文學聯會理事、《民族文學》副主編。

  自然篇

  上林,巍峨綿延的大明山橫貫東西,形成了局部氣候環流,全長17公里的大龍湖等51座水庫的水份,滋潤土地,起到了調節氣溫的作用。雨熱同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非常適宜人居住。這裡每年一度舉辦的“養生節”已經成為展示上林環境宜居、山水益壽的平臺。

  該縣域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最高氣溫39.7℃,最低氣溫-1.7℃,年平均氣溫20.9℃,空氣相對濕度在70-80%之間,年平均降雨量1789毫米,年平均無霜期337天。

  大明山自然保護區2002年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上林全縣森林覆蓋率高,境內各地空氣的負氧離子含量超過2萬個/立方厘米,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清新空氣”標準的20倍,大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此外,境內大明山地處北回歸線上,森林覆蓋率達98.8%,是全國20個國家森林公園之一。山上空氣負氧離子平均含量高達7萬個/立方厘米,最高可達9萬個/立方厘米,遠遠高於“清新空氣”的標準,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是我國南方理想的避暑勝地。

  上林母親河清水河橫貫全縣,有大龍洞水庫、木棉水庫、南岩水庫、東敢水庫等51座水庫,地表水多年平均總徑流量17.65億立方米,水中富含鈣、磷、鎂、鐵、鋅等多種礦物質,常年飲用有助於健康長壽。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該縣總人口為48.77萬,平均預期壽命為74.9歲,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5歲。全縣100歲以上老人63人,百歲的長壽率為12.9/10萬人,80歲以上老人1萬多人,佔人口總數的2.08%。目前最長壽的是塘紅鄉的壽星藍桂彬,現年115歲。

  這裡土壤肥沃、雨水豐沛,是發展生態綠色農業的一片凈土。全縣優質稻種植面積達到35萬畝,其中超級稻達10萬畝,上林優質米因其營養豐富、香軟爽口,聞名區內外。此外,主要農産品還有糖蔗、桑園、八角、茶葉等,其中大紅八角因其香味濃烈、含油量高,遠銷東南亞、日本等地區和國家。

  景觀篇

  上林境內主要有大明山龍頭大峽谷、大龍湖、三里洋度、金蓮湖等旅遊風景區。

  大明山景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被稱為“南國冰川”、“鑲嵌在北回歸線上的一顆綠色明珠”。主要景區是發源於大明山主峰龍頭山的大明山龍頭大峽谷、下水源莊避暑山莊,山莊裏有官至清左江總兵、右江總兵的黃忠立故宅。山上有壯麗磅薄的山巔雲海、神奇的“佛光”,有清澈的山泉,有氣勢雄偉的瀑布,有如海的綠色原始森林,有詩讚美:“大明之勝,如春之嵐,冬之雪,秋之雲,夏之瀑,皆美不勝收。”

  全國十大溶岩水庫之大龍湖景區,湖中有14個天然小島嶼,湖面碧水連天,波光粼粼,四週群山環抱,石峰依肩並立,曲折迴環,青山倒影渾然一體。湖中有16個天然溶洞,其中最大的溶洞叫“大龍洞”,洞全長10多裏,共有12層,洞中石乳隨處可見,奇石怪岩形態各異,詭譎神秘,洞中流水潺潺,別有洞天。歐洲的48家集團榮譽秘書長麥啟安遊覽大龍湖後曾這樣評價:“在旅遊和文化方面,我們都認為上林縣大龍湖有著巨大的潛力,不僅在南寧,在廣西,即使在中國範圍來説它無疑是一處隱藏的寶藏。”

  三里洋渡山清水秀,碧水縈回,群山翠竹倒影江心,奇峰競姿,岩洞各異,鐘乳石千姿百態,形成一派秀美濃郁的田園風光。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此駐足觀賞達54天並寫下一萬多字的遊記。清水河岸有國家重點保護單位智城及嶺南第一、第二唐碑《六合堅固大宅頌碑》和《智城碑》等多處文物古跡。

  “湖煙水茫茫,世外須彌山。群峰欲滴翠,萬里蓮花香。”整個金蓮湖景區像一個巨大的金蓮寶座,靈活靈現。建成後的金蓮湖綜合旅遊風景區,將成為西南最大的佛教聖地,同時也是東盟遊客重要的接待基地。

  和諧篇

  近年來,上林縣緊緊圍繞建設首府南寧“後花園”的目標,立足優勢,加快發展。

  目前,該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覆蓋面為32.4%,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面為63.67%,“新農合”農民參保率達92.05%。全縣5166名貧困老年人全部納入城鄉低保,其中城鎮低保月人均補差165元,農村低保月人均補差65元。2225名“五保對象”落實供養費用。對戶籍在上林、年齡在90歲至99歲之間的長壽老人,政府每人每月發放50元的生活補貼。對年滿100歲及以上的長壽老人,政府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貼200元,使長壽老人的生活更有保障。同時,2009年以來,新建、擴建敬老院4家,次年累計建成五保新村60個,集中供養1046人,實現了鎮鎮有敬老院、村村有五保村的目標。總床位達1440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老年福利類收養單位床位數18.7張,為老服務的設施進一步完善。此外,貧困老人得到社會救助比例達100%,社會救助等救助措施得到進一步落實。醫藥衛生體系不斷健全,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縣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170名、病床1809張,對老衛生服務得到進一步加強。

熱詞:

  • 龍母
  • 大龍湖
  • 世界華文文學
  • 張鵬展
  • 生態縣
  • 五保村
  •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上林縣
  • 三月三
  • 水庫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