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新春見聞:廣西賓陽千年“炮龍”舞動龍年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0日 1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中新社南寧1月21日電 題:廣西賓陽千年“炮龍”舞動龍年

  作者 雷奧琳 楊強

  走進“炮龍”製作點——廣西賓陽縣職業中心,天氣的寒冷蓋不住製作場面的熱火朝天,數十名“炮龍”製作者正聚精會神地對吉祥物進行粘貼、上色、加固。在他們的妙手神功之下,幾隻頭上頂著絢麗花翎、色彩斑斕的彩鳳翩翩欲飛;數架身披金黃燦爛鱗甲、外形精巧的“炮龍”氣勢十足;“蝦兵蟹將”憨態可掬,令人忍俊不禁。一排古樸粗獷的牛角號靜靜臥在地上,即將奏響一年一度“滿城人龍共狂歡”的“進行曲”。

  廣西賓陽炮龍節迄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賓陽人通過舞龍,“求樂、求財、求福、求平安、求吉祥”。

  今年適值炮龍的“本命年”——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這是一個吉祥如意的年份。從賓陽縣官方到坊間,人們正在大張旗鼓地籌備著一場規模空前的“百龍舞賓州”喜慶活動,讓民眾和遊客觀焰火、逛廟會、品燈酒、舞炮龍,以此寓意“炮震千山醒,龍騰百業興”。

  今年的賓陽炮龍節將首次出現112條炮龍。糖廠工人林保生和他的10多個夥伴負責製作23條“火炮龍”。他們來自於不同行業,從去年6月份開始,每天下班後就會聚到一起製作“炮龍”。大家分工合作,互相幫助,為了一夜的絢麗和震撼,他們付出了大半年時間。

  因為熱愛和癡情,林保生並沒有認為這份“編外”工作很辛苦,他説:“我做出來的産品如果很理想,會感覺心裏很高興。我們大家一起努力,都希望能夠把製作炮龍和舞龍的技術傳承下去。”

  中國很多傳統的民俗精華在過去幾十年來“漸行漸遠漸無蹤”,令國人備感憂慮。林保生説,過去學做炮龍和舞龍的年輕人比較少,但是“現在開始慢慢有人來了”。這讓他感到很欣慰。

  今年炮龍節威風龍鼓隊中兩條表演龍的操作者均為賓陽縣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40面大鼓的鼓手則是賓陽縣體育學校的教師和學生。記者在現場看到,表演者排練時情緒高昂,相當投入。賓陽縣文化廣播影視和體育局副局長汪偉説,這些學生都經過嚴格挑選,“很能吃苦,非常配合”。

  賓陽炮龍節于2008年6月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0年春節期間,賓陽炮龍隊首次走出國門,赴新加坡表演。當地官方計劃通過進一步挖掘炮龍文化內涵,把這個具有千年曆史的民俗文化打造成為一張響噹噹的旅遊名片。因此,“炮龍”舞動龍年被寄予了更豐富的意義。

  “鑼鼓驚醒一隻龍”,賓陽縣官員介紹説,今年龍鼓隊規模更龐大,100名隊員分別操作10個牛角號,2條表演龍,40面大鼓。大鼓最大直徑為1.5米,敲打時鼓聲震天,氣勢十足。正月初十,10個牛角號和40面雕龍大鼓齊鳴,響聲將威震賓州。晚上,堪稱世界一絕的“百龍舞賓州”炮龍節活動隆重登場。

熱詞:

  • 南寧
  • 炮龍
  • 舞動
  • 賓陽人
  • 本命年
  • 牛角號
  •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