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從巴馬人不喝自家井水看長壽之鄉生態環境保護的緊迫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11: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旅遊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巴馬“命”字河 攝影 劉桂陽

        2011年12月30日上午中央電視臺《生活早參考》欄目裏,報道了世界長壽之鄉廣西巴馬縣白馬村由於村民在洗滌衣物及使用作物生産農藥等過程中不注意避免有害化學物質,讓祖祖輩輩沿襲下來的飲用井水遭受污染,村民最終不得不放棄這口大家曾經引以為豪的長壽水源,另外架設起自來水管從村外引入新水源以維持日常生活。這讓外界看了不禁為之汗顏,這片長壽之鄉到底是怎麼了?

    據了解,廣西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是繼原蘇聯北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薩、厄瓜多爾比爾卡班巴和中國新疆和田之後的世界第五大長壽之鄉之一,也是中國現已評定的20個長壽之鄉中,長壽老人比例最多的縣份之一,而且長壽産業也遠遠走在其他長壽之鄉的前列。不少專家認為,巴馬人的長壽,與當地的活泉水息息相關。

    廣西巴馬長壽産業發展研究院院長伍永田説,據測算,巴馬泉水的水齡達3000年以上,也就是説,巴馬泉水吸收了土岩中豐富的鈣、鎂、鍶等有益礦物元素,並在地下被磁化、礦化、鹼化了3000年以上。巴馬的長壽老人都在飲用當地的山泉水,從指標分析來看,當地的泉水是屬於沒有污染、沒有退化、充滿生命活力、完全符合人體營養需要的原生態健康水。

    然而,如此天賜好水,巴馬人在今天卻不得不開始面臨山泉水遭受外界污染的命運。

    從央視報道可知,隨著現代科技走進尋常百姓,一些含有有機物污染性質的化學産品也開始走進巴馬人們的生活。為圖便利,巴馬人們不再採用傳統的單純木棍捶打方式洗滌衣物,而是在洗滌過程中大量使用可能産生大量含磷、氮、硫等有害物質的洗衣粉等化工用品,但由於山泉眼的井口設置不規範,這些污水總被村民直接或間接倒灌到井眼裏。

    此外,出於生産需要,當地村民還不得不使用一些含高毒素的化學農藥對農作物進行病蟲害防治,在中國産業轉型前期,人們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使用一種毒性較高的“666粉”農藥,儘管此類農藥已經被國家禁止多年,但由於各種防範措施做得不到位,類似使用農藥、化肥等含毒性化學品進行作物生産的現象在中國農村屢見不鮮,這些含毒化學品很快就擊碎了當地脆弱的環境生態體系。

    與巴馬縣白馬村遭遇同樣悲劇的還包括同樣有著優質水質的山東省鄒平縣西董鎮,隨著兩項水質檢測超標報告的降臨,他們不得不與白馬村的村民一樣,面臨自架自來水管以維持日常生活飲水的尷尬命運。

    此情此景,我們不禁扼腕痛惜!即便長壽産業遠遠走在其他長壽之鄉前列的巴馬縣也是如此窘境,其他地方的環保體系又將情何以堪?畢竟長壽之鄉的水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它的天然神韻不具有可複製性,當巴馬人不敢再飲用自家祖輩曾經引以為豪的長壽之水,當保護生態環境的形勢顯得如此緊迫,長壽之鄉的水源之痛,當是全人類之痛!

    在“中國速度”耀眼全球的今日,如何加快産業結構升級,實現科學可持續全面發展,不應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一句口號。(方靖文)

熱詞:

  • 巴馬
  • 井水
  • 長壽之鄉
  • 生態
  • 環境保護
  • 緊迫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