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河池:強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 努力構築良好人居環境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0日 13: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河池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2011年,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緊緊圍繞廣西爭創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的奮鬥目標,確立了“生態立市、生態興市、生態強市”的生態建設戰略部署,全面組織實施生態文明模範市建設,把生態文明模範市建設作為重點工作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經濟與環境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進一步加大污染減排力度,著力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生態産業,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逐步改善人居環境,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凸顯,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精心編制生態建設規劃,積極組織頒布實施。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市(縣市區)建設規劃工作,共投入資金233萬元,抽調精幹力量組成編寫組,全力以赴抓好生態市(縣市區)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市級及11個縣(市、區)上半年全面完成了規劃編制和專家論證工作,市人民政府于5月20日頒布《河池市生態市建設規劃》,同時下發了《河池生態市建設工作方案》、《河池生態市建設規劃》、《河池市生態功能區劃》、《河池市全面推進生態文明模範市建設總體實施方案》等規劃及方案,把生態建設的各項任務分解到各縣(市、區)和有關部門。天峨縣和環江縣的規劃已經縣黨委、政府審定並提請同級人大審議批准後由縣人民政府頒布實施,其他縣(市、區)的規劃已提交縣政府,待審查後頒布實施。

  強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努力構築良好人居環境。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和廣泛論證,市委在河池市第三次黨代會上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模範市”的總體部署,進一步拉開了生態建設的大幕。全市生態建設實行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擺上與經濟社會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實加強領導,嚴格落實環境保護工作責任制。市人民政府把“生態惠民”工程當作為民辦實事的重點工程來抓。以退耕還林、天然林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大力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努力從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城鄉環境質量,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實施“綠滿河池”工程和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設“綠色家園”。以增加綠量、成林成蔭為目標,結合城市擴建改造,重點推進城市生態公園建設,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綠化品質。繼續加強封山育林、生態公益林管護等工作,植樹造林綠化工作成績顯著,全面完成了山上造林、城鎮綠化工程、村屯造林綠化工程任務。

  鐵腕整治城區環境,有效提升區域環境質量。河池市實行部門聯動,協同作戰,加大河池中心城區環境整治力度,深入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政策,執行國家産業政策,嚴格落實項目環評審批規定,嚴把環境準入關,狠抓治污減排、整頓關閉小作坊和小冶煉等工作。開展城區周邊涉重金屬小企業及礦渣堆放點整治工作。將對河池市城區周邊排查出來的43家涉重金屬小企業及礦渣堆放點進行集中整治。開展減排專項督查3次,11個城區污水處理廠、9個生活垃圾填埋場和1個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投入運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0%、垃圾年處理量達41.6萬噸,醫療廢物得到安全處置。深入實施城區環境監管責任機制,嚴格執法強化現場監管,積極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全年共出動執法檢查人員5000多人次,檢查企業600多家次,對3家違法行為進行了處罰,下文督促5家企業按照環保上市核查要求進行整改,責令2家企業停産治理,確保環境綜合整治落到實處。紮實推進東江和五圩兩大工業園區建設,實施“退城進區”工程,逐步實現中心城區污染企業有序向外搬遷轉型發展,改善中心城市環境質量。截止11月30日,對城區空氣質量共監測334天,城區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332天,優良率為99.4%,城區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標準;宜州、羅城、環江、南丹等重點縣(市)城區空氣環境質量持續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質量良好。

  積極實施生態環保項目,鞏固提高生態建設成果。重點實施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項目,完成了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南丹縣、金城江區、環江縣重金屬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全市有6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項目共獲得中央專項環保資金1.569億元、自治區補助資金916萬元,現已完成投資約8700萬元。啟動大環江流域土壤重金屬治理項目,爭取到國家投入專項資金2450萬元,明年底前完成治理與修復受污染農田面積1280畝。抓好生態廣西引導資金項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和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項目實施,爭取到生態廣西引導資金500多萬元重點扶持了庫汊養魚、香豬養殖、核桃種植和龍骨花生産開發、生物肥料生産、桑蠶廢棄物綜合利用等生態項目建設,爭取到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1200多萬元,投入涉及15個村級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和風貌改造,項目的實施極大改善農村基本生産生活條件和環境質量,其中宜州市合寨村今年順利通過驗收穫得自治區級生態村榮譽稱號,改寫了全市無自治區級生態村的歷史。

  發展生態循環産業,打造綠色環保河池。結合河池實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重點扶持“三特” 生態農業,以長壽食品、生態旅遊等具有河池特色的生態特色産業得到長足的發展,

  具有競爭優勢的桑蠶、板栗、毛葡萄、核桃、桑稈食用菌等特色産業,種植規模均排全區前列,積極打造生態工業園區,鼓勵和推廣循環經濟,大力開展清潔生産,推動生態工業穩步發展,有色金屬、蔗糖、水電等傳統優勢産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産業化程度較高的桑蠶産業迅猛發展,全市繅絲企業已發展到21家,年産白廠絲約3000噸,約佔廣西白廠絲總産量的19%;以桑枝為原料的食用菌生産企業已發展到4家,年産菌棒2500萬棒以上,鮮菇産量約1萬噸;蠶沙綜合利用企業已發展到3家,年加工蠶沙約2萬噸;蠶絲被加工企業已發展到26家,年産蠶絲被16萬多床。生態旅遊業蓬勃發展,紅水河旅遊圈被列為廣西三大國際旅遊目的地之一,河池生態旅遊區被列為廣西七大旅遊發展區之一,世界長壽之鄉休閒養生遊被列為廣西六大旅遊精品熱線之一。 (河 宣)

熱詞:

  • 河池
  • 人居環境
  • 鮮菇産量
  • 環境綜合整治
  • 五圩
  • 土壤重金屬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