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自百色至淩雲至樂業二級公路建成通車後,淩雲縣委、縣政府按照“山上水城古府茶鄉”的發展定位進一步調整思路,以水電開發、礦電結合、石材開發、城建旅遊、扶貧開發和特色種養為重點,創建優質茶葉生産基地,打通天坑旅遊黃金通道;全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努力把淩雲打造成為旅遊休閒度假勝地。
2009年初,開始編制《淩雲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2009年12月,榮獲“廣西園林城市”。
2010年2月,計劃用兩年時間創建“國家園林縣城”。
2010年12月,摘取“廣西衛生縣城”。
2011年4月,同時獲全區城鎮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一等獎和廣西第七屆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南珠杯”特等獎。
2011年10月,邁進“國家園林縣城”。
2011~2015年,爭創“全國山水宜居名縣” 。
……
在“山上水城古府茶鄉”淩雲2053平方公里的大地上,20萬各族人民用智慧的雙手描繪著美好藍圖。
領導&&,全民積極參與
2011年2月農曆大年初五,全縣人民還沉浸在春節的濃濃氛圍中,但該縣四家班子領導冒著霏霏細雨,帶領1000多名幹部群眾種植桃樹、川木瓜、桂樹等多種適宜本地生長的品種。
在改造龍山公園、雲臺公園、水源洞風景區和迎賓廣場的過程中,該縣採取“群眾造林與專業隊伍育林相結合”的辦法,挖坎、挑土、運肥、抬水上山等這些植樹活兒對當地群眾來説是輕車熟路。廣泛發動全縣人民群眾,開展綠地認建、認養、認管等群眾性活動,形成全縣動起來積極參與“創園”的良好氛圍。
據該縣建設局數據統計,2009年以來,該縣義務植樹面積8.1公頃,種植盆架子、任豆、木棉、夾竹桃等苗木6萬多株,縣城幹部群眾義務植樹率達96%,義務植樹成活率達93%、保存率達90%以上。
突出特色,精品園林凸顯
2010年該縣修編了《淩雲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提出要“做強、做優、做大、做美”城市園林綠化,把本縣歷史文化內涵和園林綠地的藝術品味融為一體。該縣以縣城周邊山體作為城區公園建設的一部分納入了縣城綠地系統進行規劃建設,體現了山水園林縣城風貌,構建了一座綠草如茵、林木蔥蘢、四季開花、環境優美、整潔文明的園林縣城,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水相依、水過山城、綠滿城郭”的城市山水園林景觀。同時,注重將建築物與綠化緊密結合起來,要求“誰建設、誰綠化,建一處、綠一點,建一路、綠一線,建一區、綠一片”,營造清靜幽雅的城市環境,塑造精細秀美的城市形象。
衝破綠色壁壘,在綠化中巧做美化文章,城市園林綠地各項指標逐年增長。3年來,該縣財政投入園林綠地建設資金達1.374億元,縣城擁有綠地面積110.5814公頃,縣城建成區綠地率達36.02%,綠化覆蓋率達41.08%,人均公共綠地10.32平方米,始終保持逐年增長的態勢,縣城園林綠化指標達到了國家園林縣城標準。
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100% ,“十塊綠地、六條路”的綠化改造為縣城增添了一片片綠色風景。“拆墻透綠、拆房建綠、拆違還綠”工作一直不斷延續,單位庭院的園林化高層次不斷發展。目前,縣城區共有庭院46個,其中以縣人大大院和縣國稅局等為典型的“園林式單位”29個,佔63.04%。
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大手筆構造山清水秀地乾淨的宜居環境。該縣投資4335萬元建設淩雲縣污水處理廠、重建農貿市場等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著重解決“差、亂、臟”等突出問題,綜合整治市容市貌,動員全民參與開展城鄉清潔工程,加強城市美化綠化。
同步推進,“兩創”兩不誤
該縣結合創建“廣西優秀旅遊名縣”工作,同步推進“創園”和“創優”,實現兩者相輔相成。融入千年古府文化,依託淩雲獨特優美的自然風景,古今合璧,重現千年古府,完美打造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該縣茶山金字塔榮獲國家AAAA級景區的同時,重建泗城文廟,也獲國家AAA級景區。2009年,又在原古府城區相繼建設了挹翠門、春熙門、三星塔。投資300萬元提升改造的西苑廣場、蝶城廣場景觀更具魅力,在西苑廣場新安裝使用長180米的大型音樂噴泉,體現古今融合的特色文化廣場風貌。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使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位於城東的龍山公園,佔地面積10.92公頃,其中綠地面積達10.06公頃,包含有中山紀念堂、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陵園、紅七、紅八軍淩雲革命歷史陳列館等人文景觀,種植垂葉榕、桂花、蘇鐵等1000多株。雲臺公園也于2010年改造完成,重修了登山步道,新建各種亭閣。2011年初,該縣實施了以民族特色和生態倣真建築為主的泗水河河堤景觀改造工程,讓穿城而過的泗水河景色更加美麗動人。(見習記者 黃元榮 通訊員 周秀飛)
來源:右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