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大明山發現駱越古祭壇 破解“仙圩”千古之謎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8日 17: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寧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四天坪上的祭祀天壇遺址

天坪上的鳥蛇刻劃紋

  南寧新聞網訊(記者 鄺海鈴 通訊員 謝中國)近日,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的專家在廣西大明山四天坪開展文化考察時發現了一個古駱越人的祭祀壇,這個祭祀壇與大明山上的八個天坪組成了一個大型祭祀建築群,是古駱越人祭祀天地的最高場所。專家們認為,駱越古祭祀壇的發現,進一步證明廣西大明山地區是駱越古國最早的中心。

  大明山上有八個大型的草坪,這八個草坪基本上在一條直線上排列,並且與北回歸線垂直,當地史籍稱之為天坪,也叫“仙圩”。民國初年修編的武鳴縣誌記載:“山坳坦處,有石坪一,石墩八,石灶七,苔不到,塵不封,四週茶樹古茂異常,所謂仙圩是也。”對於這一“仙圩”,近年的研究專家多認為是傳説中的“飛來寺”,也有人認為是清代吳三桂部隊或是清代天地會義軍的營盤。這些仁者見仁的説法,使大明山“仙圩”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為了破解大明山“仙圩”這一千古之謎,南寧大明山風景旅遊區管理委員會近日邀請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的專家對天坪進行全方位的考察。11月21日,考察組在四天坪上發現了這一古老的祭祀壇。祭祀壇所在的海拔高度為1376米,經度為10826&priME41〃,緯度為2328′43〃,正位於北回歸線上。它由一個直徑7.2米,高0.6米的圓柱形臺和一個長24米,寬6米,高0.6米的長方形臺和一個直徑12米的水池組成。圓柱形臺由每一塊重達數噸的巨石拼砌而成,這種方圓組合的建築物明顯是出於宗教目的而建造,表達出古人天圓地方的理念。古駱越人有在居住中心附近的高山頂建造祭祀壇以祭祀天公地母的民俗。天公是雷神,地母是稻神。大明山水陳峰上的天地廟就是這一民俗的遺存。壯語稱這類的祭祀壇為“岜婁”(意為祭祀山),把這一祭祀活動稱為“婁蚆”(意為雷神祭),壯族著名的師公舞“大酬雷”就是這一民俗的遺存。大明山地區廣泛流傳古駱越人在太陽直射大明山頂的夏至日到大明山祭祀和練功的民俗,認為在這一時刻和地點祭祀可以達到天地人三界神溝通和天地人三氣同步養生的目的。從四天坪的建築造型並聯絡古駱越人到山頂祭祀天地的習俗,專家們認為四天坪的建築就是古駱越人的祭祀壇,這一祭祀壇與其餘的7個天坪排列成一條與北回歸線垂直的直線,組成了一個巨大的祭祀建築群,成為大明山一道壯觀的風景線。

  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顧問、廣西博物館原館長、全國著名的考古專家蔣廷瑜參加了這一次考察活動,他在二天坪全面考察了著名的“天書”,發現了許多新的刻劃符號,一些刻劃符號象龍蛇和鳳鳥,明顯地表達出一定的意義,他認為這是古駱越人祭祀時刻下的圖紋和符號,顯然天坪是古駱越人祭祀的場所。

  專家們認為,大明山天坪“仙圩”之謎的破解,展現出當年駱越古國難得一見的的宗教文化風貌,為大明山地區這一駱越古國的中心提供了確切的實物證據,這對我國駱越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熱詞:

  • 駱越人
  • 千古之謎
  • 師公舞
  • 祭壇
  • 仙圩
  • 飛來寺
  • 北回歸線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