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生態旅遊養生節”成為上林又一張亮麗名片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8日 1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寧新聞網—南寧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展演巡遊

民俗展演巡遊

成片的葵花園吸引各地遊客前來觀賞

群眾參與千名霞客徒步登山活動

  金秋的上林火了。11月20日至27日,2010年南寧後花園上林生態旅遊養生節如火如荼地舉行。“非遺”唱主角的巡遊表演、千名霞客登山行活動、原生態文藝晚會、醉美上林書畫攝影作品展、商貿美食展、神秘上林一日遊、招商項目推介洽談會……文化、旅遊、經貿活動輪番上陣,精彩紛呈,四方賓客紛至沓來,體驗民俗文化,暢遊青山秀水,品嘗生態美食,感受魅力上林。

  “生態旅遊養生節的舉辦,對提升上林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培育和打造上林生態文化特色品牌,加快首府‘後花園’建設,促進上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上林縣委書記蘇德明如是説。

  節會期間,上林縣共簽約涉及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等方面項目3個,簽約資金約21億元;20日至23日3天累計接待遊客1.5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39.3萬元……總的來説,取得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旅遊走紅的“三贏”效果,奏響了上林加快建設首府“後花園”的鏗鏘旋律。

  “生態旅遊養生節”成為上林又一張亮麗的名片,不僅凝聚了人心,聚集了人氣,更創造了財富,令上林人收穫驚喜。

  “非遺”精彩亮相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源遠流長的龍母文化和“渡河公”傳統民俗文化,極富特色的瑤族猴鼓樂民俗表演……開幕式當天,一場以“非物質文化遺産”為主打內容的巡遊表演,向眾多嘉賓與遊客展示了上林縣的新魅力。

  原生態的文化由當地村民和群眾演繹起來更顯得原汁原味。當天,巡遊隊伍的人員主要由剛剛放下勞作工具或沒有開門做生意的普通老百姓組成。

  當身著壯、瑤等各式民族服裝,手持如“渡河公”吉祥物、巨龍、猴鼓等具有當地特色的民間民俗道具的“千渡河公”“千龍探母”“千蓮獻壽”“千猴戲鼓”4支巡遊隊伍出場時,全場的目光頓時被吸引。巡遊隊員們跳起壯族“師公”、瑤族“達努”等傳統民間舞蹈,演繹上林特有的民俗文化,展示“非遺”風采,博得現場觀眾的聲聲喝彩。

  “太精彩了,像這樣原汁原味的民間民俗表演以前從來沒有見到過,很有特色。”從南寧前來參加旅遊養生節的新疆人黃建新,豎起大拇指稱讚道。黃建新告訴記者,雖然是第一次來上林,但這裡濃郁的民俗文化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從這些表演中,他感受到了上林人的熱情好客和淳樸民風。

  從上林縣城的明山路到豐嶺路,再到澄洲路,巡遊隊伍所過之處都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街道兩旁擠滿了觀看的人群,其中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牙牙學語的孩童,還有舉家前來的,大家爭相一睹“非遺”等民間民俗文化風采,熱情的掌聲和歡呼聲不斷響起,整個縣城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

  “今天是我們自己的節日,看到這麼多家鄉的民間民俗文化展示出來,感到特別高興和驕傲。”家住縣城的韋佳容激動地説,“這麼好的節會,真希望每年都舉辦。”喜悅和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在生態旅遊養生節上嶄露頭角的原生態文化已經成為上林縣一個重要的民族文化品牌優勢。從今年起,上林縣將依託這一優勢,實施人文生態挖掘工程:以“渡河公”等民俗文化工藝品為龍頭,發展民間工藝品業;把別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文化與上林地域文化相融合,規劃建設特色文化街區;重點抓好文化旅遊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以唐城唐碑遺址、不孤村、“龍母文化”、“渡河公”為代表的歷史人文旅遊産業,打造文化繽紛之“園”。

  生態優勢孕商機文旅經濟比翼飛

  四季花不敗,逢冬草不枯是後花園上林獨具魅力之處。位於上林境內的大明山是我國在北回歸線上保存最完好的“綠色明珠”,有“小廬山”的美譽。

  20日早上,一支由嘉賓、遊客和上林當地群眾組成的千名霞客登山隊,揮舞著隊旗浩浩蕩蕩地沿著當年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上林的足跡,從山腳向位於半山腰的下水源進發。

  深秋的大明山峰巒疊翠,清泉流淌,涼爽的山風吹來,讓人心曠神怡。“在這裡,身心輕鬆,我非常喜歡。”來自塞內加爾的籃球運動員巴厘作為應邀參加旅遊養生節的嘉賓,也興致勃勃地加入到登山隊伍中。他告訴記者,第一次來上林,就已被這裡的自然風光和生態環境吸引。

  “好久沒有呼吸到這麼清新的空氣了,真舒服。”一路上,不時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慨。登山途中,大家談笑風生,口渴了就直喝山裏流下來的山泉水,悠閒自在,怡然自得。今年已經50多歲黃有蓮一大早就趕來參加活動,她告訴記者,這條道路已經成為上林縣老百姓健身的好去處,每天傍晚,都有群眾自發到這裡來登山健身,少則百人,多則千人。

  “這裡就像一個天然氧吧。”上林縣旅遊局局長藍黃盛説,這一帶屬於龍山自然保護區和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個保護區的結合點,所含負氧離子非常高,生態環境特別好。經專家檢測,山腳處,每立方米所含負氧離子達2萬至3萬個,山腰處,則達到了6萬至7萬個,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清新空氣”標準的60倍至70倍。因此,這條“健康之路”成為上林縣打造的一個旅遊亮點,全程7.5公里,被稱作“霞客登山之道”。

  良好的生態優勢引來了“金鳳凰”。養生節期間,3家公司與上林縣簽訂上林縣綜合旅遊開發、上林縣生態農業一體化、上林縣大明山山地休閒度假中心3個項目的投資意向合同,總投資約21億元。

  藍黃盛説,從今年起,上林將利用3年的時間加快建成大明山龍頭大峽谷國家3A級森林公園景區,培育森林探險、健身遊、養生遊、登山遊等旅遊項目,把上林打造成為區內外旅客重要的生態觀光、休閒度假、健身養生的目的地。目前,上林縣每年遊客接待量增幅在10%左右,3年後,預計增幅將達到15%以上。

  秀美風光迷人眼生態旅遊火起來

  以花為媒,以花引客。雖然已進入11月下旬,但上林縣耀軍莊的500畝油葵花卻開得正艷。

  11月20日這天,一輛輛滿載遊客的自駕車、旅遊車駛向這裡。

  進入耀軍莊,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怒放的油葵花,入山村猶如入花海。金燦燦的油葵花把田野染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清風徐來,人頭攢動,花香四溢,構成一道美麗的鄉村風景線。正值午後時分,暖暖的陽光灑下來,不少遊客漫步油葵花海之中,追蝶聞香拍照留念。

  “這裡風光很美,置身於花海當中,身心得到完全放鬆,心情特別愉快。”從南寧自駕車前來遊玩的邱少娟拿著相機拍得不亦樂乎。她告訴記者,城市生活節奏比較快,偶爾能到鄉村來走走,看一下美麗的田園風光,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無疑是一種很好的休閒度假方式。

  美麗的田園風光引來了遊客,也帶旺了當地農家樂旅遊。

  在村口的空地上,有賣甘蔗的、賣糍粑的、賣粽子的、賣米粉的、賣燒烤的、賣花生油的……不少遊客正圍坐在桌子前享受農家餐。

  “今天有將近6000人來賞花,生意特別好。”韋星平是白圩鎮人,自己開了一間油廠,去年他負責幫耀軍莊加工葵花油時,就看到這裡發展農家樂有良好的前景,於是今年他在這裡搞起了農家樂,不但經營小賣部,還做起快餐、米粉、燒烤等生意,一天的純收入將近2000元。

  “今年的葵花油很暢銷,還沒加工出來已經收到很多訂單,不提前預訂都買不到。”韋星平説,今年葵花油的産量預計達2000公斤左右,市場價格在25元左右,主要銷往南寧市各大酒店,目前已經供不應求了。

  據不完全統計,生態旅遊養生節開幕3天來,上林縣累計接待遊客1.5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39.3萬元。縣委、縣政府的思路十分明確:就是要以旅遊做活上林縣,以豐富生態旅遊資源為“紅娘”,搞活地方産業,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突出打響生態旅遊牌,全面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引導和扶持村民發展農家樂旅遊。通過開展星級“農家樂”創建活動,建成一批現代鄉村旅遊服務區,使農民增收,改善生態,發展旅遊相得益彰。(記者盧偉/文 周家志/圖)

熱詞:

  • 上林縣
  • 龍山自然保護區
  • 民族文化品牌
  • 民俗風情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