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風光旖旎的黃華河
在群山環繞的黃華河中上游,屹立着一座古老的石山,這就是遠近聞名的石廟旅游點。它位於水汶鎮西南部,座落在兆陽村委會後面,西鄰吉太鄉,東北與大隆鎮相鄰,南鄰廣東硃砂鎮,距水汶鎮政府駐地12公里。石廟相對高度950米,佔地面積170多畝。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宜人,年平均溫度20.3℃,雨量充沛,歷年平均濕度為78%。石廟資源豐富,有金屬礦和非金屬礦,有各種野生動物等。
石廟四週群山懷抱,連綿起伏,直通雲間。一條小溪由左向右環繞着山腳,與黃華河相接,連成一體,就象一條玉帶盤繞着石廟。一條公路盤旋石廟山間而上,直通石廟頂。石廟山上怪石嶙峋,奇峰突起,千姿百態,花草樹木在石縫間生長,枝繁葉茂,每逢早晚,雲霧籠罩,就象人間仙景。有民詩讚“石中溪水萬上青,廟前風景千古秀”,可與“桂林山水”相毗美。相傳盤古開天闢地,天上三位仙人指使三個石人趕石山往土柱頂,趕到石廟(後取名)時天已亮,就趕不動石山了,就讓其座落花流水在此處,並指派盤古老神在此鎮守,後取名石廟。盤古老神在盤古大石上種下一株柑桔樹,每年中秋月圓時分就“流淚”(流桔子)向天哭訴申冤,但始終喊天不應,叫地不聞。後來,有人在盤古石下面建了一座廟,叫盤古廟,也叫石廟,據説這個石廟很靈,一直以來香火鼎盛,香客甚眾。
石廟山上不僅有着神秘美麗的傳説,而且它的風景就更加神奇,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怪石奇松。
百鳥歸巢 在盤古石前面,遠遠望去,一群“石鳥”展翅欲飛,有的象大雁,有的像燕子,有的象鴿子……有一種夜來歸巢的感覺,風水先生稱之為“百鳥歸巢”。
黃華河的名稱來源於古時沿河兩岸長滿野菊,每當菊花盛開後,滿河都漂浮着黃黃的菊花,從而取名“黃花江”,因為“花”與“華”同韻且“華”字有“水”的意義,故曰:“黃華河”。黃華河發源於廣東省信宜市,流經岑溪市7個鄉鎮。市內幹流長度111.5公里,比降0.9’‰,落差102米。河的上中游有 5個險灘,自頭灘至五灘自然落差17.5米,水深流急。全流域集雨面積2214平方公里,其中市內978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35.14%,幹流多年平均流量77.5立方米每秒,正常流量29.6立方米每秒,多年最大平均流量 3最大流速2.76米每秒。多年平均徑流深107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725立方米每秒,為23.7億立方米。年平均含沙量為0.492公斤每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為96.8萬噸。黃華河沿岸長着成片的竹子,宛若一條綠色長廊。 竹子非常茂密,遮天蔽日,蒼翠欲滴,可以説比漓江的竹子還要漂亮。 河水帶來的河沙,沙質均勻細膩,呈金黃色,形成一個個開闊的沙灘,成為人們難得的休閒娛樂場所。
南渡鎮就座落在黃華河邊上,鎮上的居民尤其喜愛竹子,在其河段兩岸種滿竹子,此處的竹子又粗又高,長勢非常茂盛,形成一片片竹林。相傳在唐昭宗時,在這江邊住着一戶木匠,姓祝名長壽,精通木工手藝,雇請者甚眾,可惜其父輩前七代均不到三十而亡,其父也是二十八歲而終。當木匠出生時,其父為使兒子長命,自幼取名“長壽”,其父死後,祝長壽就過着淒涼的孤兒生活。眼看又到了父親去世的年齡,長壽終日愁眉苦臉,怏怏不樂,擔心自己很快就死去。有一天晚上,他夢見一個身披紅衣,手拿一根竹的道人説:“長壽竹,需謹記,不要埋頭制木器,屋房栽,屋後種,竹神自會祜你活期頤。”他想,這不是暗示要長壽就要種竹嗎?於是木匠暫且拋下木工活,把江邊一帶都種上長壽竹。後來,木匠活到八十多歲。因此,這裡面的世世代代居民都愛種竹。
黃華河邊上的南渡居民,古時有一個獨特的民俗活動,叫菩薩巡江--就是每年雨季洪水到來之前,人們便將菩薩的神像移到一艘彩船上,沿河來回巡游,通過“渡河放燈”、“殺狗祭江”等活動來保祐人畜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雖然,有古語雲:“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但是,這裡的菩薩巡江,不但保了自己,還保了人們的平安吉祥,今天,人們沿着當年菩薩巡江所到之處,就是希望能借助菩薩的“靈聖“,保祐家人的無疾無疼,無災無難,老少一生平安。
烏龜孵蛋 在盤古石前面,上面是天然石烏龜,石烏龜四週是小鵝卵石,形狀象“烏龜蛋”。
三眼仙 在盤古石左邊,形象人頭,有三隻眼睛,周圍有仁貴石包圍,石底下有兩個小洞,深約20米,洞裏全部是怪石,有的象豬,有的象馬……
望天仙 在盤古石左邊,形象人頭,有嘴、眼、鼻、耳朵,頭望向天,聽説是盤古老神派其向天神出鬼沒“求饒”
笑面仙 在盤古石左邊,形象人頭,有嘴、眼、鼻,長年歲月笑個不停,聽説是盤古老神派其向天神“哭訴”。
鴛鴦石 在盤古石後面,俗稱“雙疊石”,周圍佈滿花草,象一對戀人在花間談情説愛,互傾心願。
生命之源 在盤古石後面,俗稱“石炮”,象一支火箭,直衝雲霄。
石廟山上還有“石墓”、“石棺”等風景點,數不勝數。山上在峭壁間,在石縫中突然間會發現一些生命力極強的松樹,在徐徐的山風中向來客招手,甚至在一些平滑的巨石頂上也生長着一簇簇兩、三尺高的叢草和一些形態各異的樹木,這給灰溜溜的石頭平添了一道異樣的色彩。尤其在盤古老神石尾左邊,有一股清泉從盤古石最末端涌出,水流潺潺,清澈見底,味道清甜,含有多種人體所需要的有機物質和元素,係天然礦泉水,鄰近的村民稱為“神仙水”,喝了提神醒腦,百病消除。從“神仙水”泉眼裏吐出來的一些小石頭,傳説能有消除災難和疾病的驅邪作用,被稱為“神石”。
經過漫長的歲月,石廟已經發展成為風景優美而帶神秘感的旅游點,吸引了大量的各地游客,遠的有新加坡、港澳等華僑、客商。到石廟旅游的游客都會帶“神仙水”、“神石”回家,以圖吉利。“石廟生成峰對峰,奇景相對各不同”,要想縱覽石廟全景,不妨來石廟一游。
全國最大的花崗岩生産基地
岑溪市境內群山綿延,河流縱橫,礦産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花崗岩、金、銀、鉛鋅、鈦鐵、瑩石、沸石、黑瞿石、珍珠石、石英等30多個品種,尤以被為中國“岑溪紅”的花崗岩儲量最豐富,知名度最高。據地質部門勘探表明,全市花崗岩礦脈長22公里,寬8公里,面積184平方公里,儲量達21億立方米,主要分佈在馬路、岑城、樟木、糯垌、三堡、水汶、誠諫、筋竹等鄉鎮,有“岑溪紅”、“三堡紅”、“芝麻石”、“七彩石”等品種,“岑溪紅”花崗岩佔總儲量的85%以上,其主要礦物質成分含量是:鉀長石35—50%,斜長石15—28%,石英25—30%,黑雲母2—6%,普通角閃石0—3%,其他品種還有桔紅色、灰白色、芝麻黑、虎斑色、黑色等。
“岑溪紅”是一種難得的“國際流行色”品種。其色澤柔和鮮艷,結構緊密,粒度均勻,質地堅硬,耐酸鹼,加工性能好,光潔度高,有水晶般的質感,顯得天生麗質。這種罕見名貴的花崗岩板材在國內外一大批高級建築上大放光彩。漢城奧運村、漢城銀行大廈、北京亞運村、英東游泳館、廣州東方賓館、上海華廈賓館等著名建築都有“岑溪紅”的倩影。
目前,全市開採的花崗岩礦山有200多座,投入生産的圓盤鋸1400多臺,引進國外先進生産線6條,年産花崗岩荒料30立方米,板材800萬立方米。花崗岩生産基地引起了中央和廣西自治區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到岑溪看了“岑溪紅”花崗岩欣然題詞:“自然紋章,琢磨成藝”。自花崗岩問世以來,就以其獨有的魅力,引起了國內外的矚目。
精雕細刻的鄧公廟 (Denggong Temple)
鄧公廟位於岑溪市南渡鎮的黃華河畔,始建於嘉靖四十年 (1561年),廟址原在臥龍崗,後於萬曆年四十二年(1614年)遷廟於今址。現在的鄧公廟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移址後重建的,現存前殿、中殿和後殿,主府雕梁畫棟,建築精美;其棟、柱、檁等均用格木製作,棟架構架仍保留明代建築風格。最具意義的是廟內四根蟠龍柱,每根高約5.5米,直徑約40厘米,柱子的蛟龍做工精細,形態威猛逼真,是廣西僅存的木雕龍柱,十分珍貴,極具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考古價值。1997年4月,鄧公廟被定為廣西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廟中的偶像鄧公聖爺,在傳説的諸神中是沒有的。據傳,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皇宮失火,奉天(太和)、華蓋(中和)、謹身(保和)三大殿都被大火燒,一連四天四夜不滅,嘉靖帝正在一籌莫展,於晚上他夢見一道人手捧一碗水灑在皇宮中,並對皇上曰:“主上,雞鳴時分必有大雨……”。果然,四更剛過,傾盆大雨而至。皇上即命國師占卜送雨者為何方道士,占卜得知此道士乃岑溪善村人,叫鄧子真,法號鄧清,但已逝去半年之久。明世宗皇帝為了紀念鄧清救火有功,便敕封“靈威伯爵鄧公爺”。古代岑溪人民為了紀念鄧清這一德行,興建鄧公廟宇以相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