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改版 >

桂林永福長壽鄉:7個好習慣延年益壽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8日 13: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長壽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山中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健康與長壽是人類共同的嚮往。日前,筆者與桂林市電視臺、永福縣政協、永福縣福壽辦等一行,前往廣西桂林福壽鄉百壽鎮看望百歲老人,在給老人們送去慰問和祝福的同時,也與眾人共同探尋長壽與養生、健康、防病的奧秘。

1

作息規律、飲食均衡

   107歲的陳老翠:作息規律、飲食均衡第一站,筆者一行看望的是107歲高齡的陳老翠。走進陳老翠家,筆者一下子就看到了這位百歲壽星,她面容清秀,臉上雖已佈滿皺紋,但從中仍可看出年輕時的風采;而眼睛清澈、明亮,充滿生命的光彩。看到大家的到來,陳老翠笑了,她甚至要站起來歡迎眾人,隨後謙虛地對眾人説,“我老了,不中用啦。你們還來看我,太謝謝你們了。”言談舉止中,老人的思路仍然清晰。據老人的親人介紹,現在,老人仍可上街行走,散步,還能幫忙做飯,生活基本能自理。

  筆者了解到,1904年,老人出生在百壽鎮一個家境殷實的家庭,年輕時很喜歡唱歌,特別是唱山歌。現在,這位老人已曆盡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開始安度平靜的晚年。由於老人健康長壽,2007年10月,世界養生大會永福國際養生福壽節組委會授予她“永福國際養生節大壽星”的稱號。

  據家人介紹,老人心胸豁達,無論經歷怎樣多災的人生,都能很快恢復過來;平時心態也很平和,並且總是懷著一副熱心腸,誰家有困難她都盡力相幫。同時,老人一輩子都保持著勤勞、樸素的生活習慣。即使年過百歲,她仍然堅持自己做飯、洗衣,自理生活。近年來,老人的腿腳開始有些不方便了,但還堅持著每天要重孫女扶著散步,精神十分可嘉。

  而在起居飲食方面,老人的作息十分規律,每天早上9點多起床,晚上10點休息,一日只吃兩餐,都是稀飯、青菜、紅薯等家常飯菜。

  面對大家常常追問的長壽秘方,陳老翠常説:“我不懂啥養生秘笈,就是平時不挑吃,家裏什麼菜都吃。”事實上,中醫認為“飲食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而有“醫食同源”、“食療養生”的傳統理論,從最初的生理需要開始,飲食與養生保健是聯絡在一起的;而在陳老翠身上,這種自覺性體現得更加明顯。老人的飲食很有節制,從不暴飲暴食,同時,她非常有節制地把米飯、青菜、粗糧結合起來,飲食非常均衡。

  2

  不懈勞作、心胸豁達

  101歲的劉有柱:

  不懈勞作、心胸豁達

  如果説陳老翠的長壽秘訣是作息規律、飲食均衡,那麼今年101歲的劉有柱則是勤勞愛動、包容豁達。

  當日,筆者一行走進劉有柱家時,首先出門相迎的是兩位長相酷似、同樣銀發蒼蒼的老婦人——原來,這是劉有柱一雙年過八旬的女兒。當獲悉深圳客人到來時,劉有柱拄著拐杖走到門口迎接。

  劉有柱的孫媳婦告訴筆者,劉有柱一生十分勤勞,心胸豁達。即使是現在,劉有柱仍堅持每天下地勞作,不肯有絲毫稍怠。“太奶奶最喜歡的活是種菜,松土、澆水、施肥,她樣樣在行,把菜園照料得井井有條。”

  這是千真萬確的!在深圳客人面前,老人不需任何人攙扶,就矯健地領著大家走過崎嶇的村道,經過石板鋪成的高低不同的臺階,走過“嘎吱嘎吱”響的木板橋,來到自己的菜園,當著眾人的面,把長勢正旺的大白菜一棵一棵連根拔起,動作十分麻利。

  原來,劉有柱上世紀初生於永福本地,20年代末嫁到百壽鎮來。跟那個時代所有的農村婦女一樣,劉有柱除了做好家務、照顧好丈夫兒女外,還要經常到田裏務農。

  “年輕的時候我什麼苦活都幹,一直到兒女們長大,我才稍稍可以鬆口氣。”談起當年的情景,劉有柱的思路十分清晰。隨後,她欣慰地告訴記者,“苦日子早就過去了,我們家現在都五代同堂了,兒孫們都很孝順。”一直陪伴在劉有柱身旁的兩個女兒雖然年過八旬,但身體都十分硬朗,照顧起母親來有條有理;而孫兒、孫媳都十分孝順。

  交談過程中,劉有柱的思維十分活躍,講到高興的時候便揮動雙手,露出舒心的微笑。她對記者説,“我老了,行動漸漸沒有以前利索;好在我耳不背,眼睛也還行,每天可以看看電視、聽聽廣播。”

  劉有柱的孫媳補充道,“太奶奶很喜歡看電視,也很喜歡聽廣播,十幾年了,天天如是。”據她介紹,劉有柱最喜歡聽的是健康養生類的節目,其次是桂林本地節目、新聞等。永福縣福壽辦工作人員認為,劉有柱長壽的秘訣,跟她喜歡看電視聽廣播注重吸收養生知識、性格開朗、勤勞愛動有很大的關係。

  據介紹,老人的作息時間很有規律,夏天一般7點起床,起來總愛先打掃衛生,或是去附近的田裏看看莊稼;白天在家裏周圍的地方轉轉,有時上菜園勞動一下,有時也看看電視,晚上9點多休息。在飲食方面,老人愛吃自家種的白菜、竹筍、芥藍等蔬菜,也經常吃番薯、玉米等粗糧;肉菜方面主要還是以自家養的豬、雞、鴨、鵝等為主。平時不挑吃,有什麼吃什麼,十分隨意;但尤其喜歡喝素菜湯。據了解,素菜湯有鹼化體質、均衡營養、活化細胞、血液凈化等作用,對老人的健康長壽十分有益。

  採訪中,劉有柱的孫媳婦告訴筆者,劉有柱一生十分勤勞,心胸豁達。而樂觀的生活態度和開朗的性格使老人的生活充滿了陽光,即使在面對窮困的艱苦生活時,她都堅強地挺了過來,她懂得困難是暫時的,生活還要繼續下去。良好的心態有利於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加強肌體的抗病能力,促進延年益壽。

  3

  養生之人要多笑

  在永福,有30余位百歲以上的老人,每10萬人中“百歲壽星”比例高達13.3%,是著名的“世界長壽之鄉”。

  民間有句諺語:“養生之人要多笑,人老多笑勝吃藥。”研究表明,人要笑,大腦需先做很多運動;開懷大笑時,能帶動很多平常不經常運動的神經和面部、胸部、腹部肌肉;能提升人的素質,養成樂觀的性格,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正因為樂者擁有一個快樂的大腦,所以人們説“樂者壽”——快樂的人健康長壽。

  除了生活環境優良,人生態度豁達之外,還有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永福百歲老人眼不-、耳不聾,過去的大小事都能脫口而出,看電視聽廣播,眼睛和腦袋一樣敏捷。事實上,科學合理的膳食結構是他們健康長壽的秘訣所在。永福是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産基地”,百壽老人以當地生産的稻米、玉米、薯類為日常主食,他們講究葷素合理搭配,而在口味上把握酸辣適度;同時講究湯、酒、茶的合理飲用。飯前喝湯是福壽飲食的一個特點,精心熬製的各種湯品有不同的營養保健作用。適量飲酒也有舒筋活絡、活氣養血之功效。

  永福人針對當地濕熱的環境特點,在選擇食物與風味時有著一種自覺探索。觀察福壽之鄉尋常人家的飲食,一般都是粗茶淡飯,一日三餐自然而已;但是,優良的生態環境、廣泛的食料來源提供了無污染的飲食材料,加上精緻的烹飪方式,合理的膳食結構,構成了永福百姓健康的飲食體系,這一切都體現出顯著的養生效果。

  7個好習慣

  延年益壽

  年高而不老,壽高而不衰。這幾個字清晰地道出了百壽老人的健康生活狀態,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一定能夠把高質量的生活和愉快的身心握在自己手中,像百壽老人一樣健康長壽。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吸煙,堅持體育鍛鍊,喝酒有節制,每天睡眠七至八小時,保持適當的體重,按時早餐。

  2、注意三餐的要求:每天堅持用早餐是延年益壽的重要因素,在起床後30分鐘左右用早餐最為適宜,並可根據自己的生活條件,盡可能把早飯安排得好些、更好些;晚餐以清淡為宜,少食油膩;吃飯時應細嚼慢咽。

  3、掌握飲食原則:首先,減少總飲食量,降低飲食量釋放出來的熱量,以1200~1400千卡為適宜。其次,選擇易於消化的清淡食物,定時定量,少量、多餐;進餐時,不能吃得過飽,以八成飽為限,切忌暴飲暴食;飲食以溫熱熟軟為宜,最忌粘硬生冷。

  4、平衡營養:所謂平衡膳食就是指每餐或每份膳食中各營養素間有合適的比例關係。蛋白質攝入量應比青壯年略高,並盡可能每日保證一定量的優質動物蛋白質;適當控制熱量,避免肥胖,預防老年性疾病的發生;注意攝取新鮮蔬菜、水果等,以保證足夠的維生素、無機鹽及植物纖維。

  5、充足的睡眠:睡眠可以幫助恢復疲勞,調節各種生理機能,穩定神經系統的平衡,有規律的保質保量的睡眠習慣,有助於增強體質和延年益壽。大部分老年人在清晨醒後不易再睡,但在午後又會感到體力不支,因此在午飯後睡午覺是必要的,但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夜間睡眠。

  6、注意起居:老年人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低下,季節的更換往往會使老年人宿疾發作,所以要注意及時增減衣服,謹避風寒。

  7、適宜的體育鍛鍊:日本一位研究老人問題的專家指出:君欲延年壽,動中度晚年,生物學家的研究證明人的肌體用進廢退。中國老人可以做些氣功,徒手操、慢跑步、打太極拳等對健康都很適宜,要注意加強身體的適度鍛鍊,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

熱詞:

  • 劉有柱
  • 好丈夫
  • 桂林
  • 永福
  • 好習慣
  • 長壽之鄉
  • 百壽鎮
  • 睡眠
  • 樂者壽
  • 素菜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