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2日 晴
再次回到南街。我們即將開始主體部分的拍攝。
一方面,南街村特殊的紅色文化的由來,它的經濟發展方式,30年間它走過的道路,是我們需要了解的。同時,我們希望通過剖析南街村的典型案例,回答關於中國農村、農民的一些問題,包括:他們對土地的理解和感情,對勞動的看法;他們對30年改革開放的理解,對市場和創新的理解;他們對歷年政策的理解;他們對財富的理解,怎樣看待貧富差距,共同富裕;他們對醫療、教育、養老等問題的看法;他們對城市的態度,對城鄉二元結構的看法;他們對目前這個時代的理解;他們的幸福感;他們對未來、對後代的希望;阻礙他們進一步發展的是什麼。
想認識一個事物,一定要先了解它的歷史。我們選擇了南街村檔案館。在這裡,陳列著南街村獲得的各項榮譽標誌,有數十位國家、省部級領導人視察的照片和題詞,還有紅色億元村的銅匾。留言簿上,滿是人們對南街村共産主義生活的羨慕和讚美。站在歷史的角度,我們重現看待南街村:
1981年,南街村改變人民公社的集體經濟模式,開始了分産到戶的聯産承包責任制。不過,土地承包下去了,農民反倒外出打工,大量土地荒蕪;而兩個承包出去的麵粉廠和磚廠,卻因為承包者不發工資、不上繳利潤而引起了眾怒。
1984年,南街村選擇了重走集體路,把毛澤東思想作為主導,實現土地等生産資料的公有制、集體勞動、供給制與按勞分配結合。一直到1990年土地全部收歸集體。
1989年,南街村獲得了高層領導肯定,被迅速樹立成先進典型,成為一個象徵——讀毛主席的書,走毛主席的路,也能達致共同富裕與共産主義。
1997年,南街村實現了歷史最高峰:年産值達到17億。在河南省工商局登記的檔案中,南街村集團設立於1997年,註冊資本20100萬元。
1998年後,南街村面臨下滑。一方面,中國宏觀經濟趨緊,緊縮“銀根”,正處於拉長産業鏈、迅速擴張的南街村,一下子面臨著資金鏈的緊張問題。比如啤酒廠。另一方面,南街村一直所依賴的輕工業利潤日漸稀薄。另外,責權利的不完全統一,一度造成浪費。
1999年左右,南街村曾謀劃上市。未果。
2002年5月,南街村大力開發旅遊産業。
2004年11月,南街村集團原本由5家集體股東構成的南街村集團股權結構進行了變更,這些自然人股東全是南街村的相關負責人。而之前,南街村集團的五家集體股東都是南街村所屬的集體企業。改制後,南街村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整個管理和分配與股權的多少並無關係,就是管理層也仍然和所有的村民一樣享受著同樣的住房,同樣的生活標準。
2008年,南街村利潤預計達到5000萬元。
為了反映南街村的發展道路,讀出中國農民的所思所想所願,我們選擇了這樣一些典型人物:
村黨委書記王宏斌,被村民們親切地成為“班長”。他除了身兼南街村集團董事長外,還是臨潁縣黨委副書記、漯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他是南街村發展的見證者,南街村理想精神的締造者。
趙民生,主管農業的副村長。
年輕村民崔旭有、趙亮。他們是村裏的80後,也是分別集體婚禮上的新郎新娘代表。
鄧書亮,福利處處長,南街村人。
楊文碩,榮譽村民,來到南街村14年,膠印廠車間主任,幹部。
盧敏,南街村幼兒園教師。外村人,來到南街13年。
文玉萍。83歲,在南街村敬老院生活。
李鳳花,王寶成,尚付安,村民。
陳麗娜,村廣播員。
張紅升,山東遊客,來南街考察新農村建設。
村裏的打工者
我們將在他們身上,挖掘到真實的南街村故事。
責編: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