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聯合國兒基會:90%震區兒童可回正常心態

 

CCTV.com  2008年06月16日 13:2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環球》雜誌報道 在2008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一個特別的群體——震區兒童,牽掛著無數國人的心。對於那些失去家人的孤兒和殘疾兒童來説,比之地震帶來的瞬間恐慌,未來生活道路上可能面臨的挑戰也許會更艱巨。

  令人感動的是,在全國範圍內,對震區兒童的關注已經迅速轉化為收養震區孤兒的熱情。地震發生後三天,四川省民政廳就開通了兩部收養諮詢熱線,而北京地區汶川地震孤兒收養登記熱線開通兩天之內就接聽了2400多個電話,報名收養的市民超過千人。

  在《環球》雜誌記者就此採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駐華代表兼聯合國駐中國災情管理小組主席魏英瑛(Yin Yin NWE)博士時,她在對這股收養關愛震區兒童的熱情表示認可的同時,反復強調“收養這件事情一定不要著急,有很多細緻的工作要耐心去做”。

  曾兩次趕赴災區的魏英瑛表示,當務之急是保證災區兒童的身體健康和舒解他們的心理壓力及創傷。而收養工作的重要前提,則是確定孤兒的準確數目,“目前這個數字不斷在發生變化,但這次四川地震後統計孤兒的工作應該比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後相應的工作進展快得多,因為當時很多人被大水衝得很遠,倖存者重返家園要經過更遠的路程,這延長了統計的時間”。

  在採訪行將結束時,魏英瑛給了記者一份UNICEF援助四川、甘肅和陜西災區受災兒童和家庭物資情況實時更新列表,在共計770多萬美元的物資中,從帳篷、被子、睡袋到維生素A膠囊、兒童營養補品、男女童裝,甚至移動廁所、水凈化片,分門別類,涵蓋了災區兒童各種細緻、專門的需求。

  魏英瑛對記者説,她在災區遇到一個14歲的男孩,“當我問他叫什麼名字的時候,他説他叫馬濤(音),甚至用英文告訴我他的英文名字是Dave,但當我問他他的學校在哪時,馬濤一下子沉默了。我這個時候立刻不敢往下問了,雖然我是一個兒童問題專家,但卻不是心理干預的專業人士,我意識到現在需要專業人員來安慰這個小男孩”。在採訪中,魏英瑛反復對記者強調這樣一個宗旨:震區的孩子很脆弱,救助他們不僅需要熱情還需要專業知識。

  《環球》: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三周,UNICEF目前的工作重點是什麼?

  魏英瑛:我們現在有三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是為保證災區兒童的身體健康提供幫助,諸如提供清潔的水、移動衛生間,而下一步是要保證他們的營養狀況良好;第二個方面是為他們提供社會心理諮詢服務,幫助他們減輕、消除精神上的創傷;第三個方面就是協助當地政府部門對災區兒童進行登記,並尋找他們離散家長的下落,從而確定孤兒的數量。

  《環球》:目前在災區,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讓孩子們重返學校,儘管這些學校是用帳篷臨時搭建起來的。要知道很多孩子尚未和父母和親戚重聚,在這個時候優先讓孩子重回“教室”是什麼原因呢?

  魏英瑛:這裡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當然是因為現在中小學考試臨近,不能讓地震耽誤孩子們的考試。第二個原因更為重要,因為根據國際上的經驗,那些災後能夠很快重返“學校”、重新和班上的同齡人一起上課、玩耍的孩子,心理上恢復正常的速度要快得多。

  《環球》:現在有這樣一種看法,認為在災區實施兒童心理干預的人士由於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團體,可能反而會影響實際的工作效果。您怎麼看?

  魏英瑛:的確是這樣的,UNICEF也派出了到災區作心理輔導和培訓的人士。但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受到不同人、不同方法的心理干預,可能非但不能減輕他/她的心靈創傷,反而會造成“二度傷害”。因而在這方面,希望政府部門能夠進行協調,避免這些志願者“好心辦錯事”。令人高興的是,我看到協調的努力已經開始了。

  《環球》:有很多愛心人士希望通過收養的方式盡其所能來援助災區兒童。您對他們有什麼建議呢?

  魏英瑛:我想提醒那些想收養災區兒童的愛心人士,你們一定不要心急,不要只想著越快辦完手續越好。

  首先,我們得確認孩子確實失去了親人,變成了孤兒。因為他們中有些還會找到親戚,比如叔叔、嬸嬸。這個確認的過程要花上較長的時間;其次,應當優先讓他們仍舊生活在他們長大的地方。而一些年齡比較大的孩子,他們可能不願意被陌生人“收養”,更願意與親戚生活在一起。

  所以對於安置受災孤兒方式的優先次序,我想是這樣的:首先是本地收養,其次是“家庭式”照料模式,這個可以由單個家庭或者社區來承擔;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首先是中國家庭收養,其次是外國家庭。最後的選擇是孤兒院這樣的機構。

  《環球》:除此之外,根據您的經驗,您認為我們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魏英瑛:一是在收養之前,一定要做好兒童的社會心理干預工作,讓他們的心理狀態得到較好恢復;其二是要跟蹤被收養兒童的生活狀況。我們在別的國家發現過這樣的情況,就是收養了孤兒的親戚一旦拿到政府補貼的錢後,就不再好好照顧孩子。因此應當在這方面建立持續跟蹤、監督的機制,因為這裡面是有風險的;第三點就是要做好收養人的背景調查工作。我們在印尼海嘯後曾經發現,一些針對兒童的人口販子混入了收養的隊伍之中,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另外,根據我的經驗,震後的兒童中90%到95%是能夠通過社會心理諮詢、重返學校、重新和同齡人接觸等方式很快恢復心理正常狀態的。但其中有5%到10%的孩子是需要長期的心理治療的。所以説,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很大挑戰就是找出這部分少數的兒童,給予他們及時的幫助。

  我還注意到一些轉移到外地的孩子、一些父母親都倖存家庭沒有受損的孩子,還沒有得到心理干預,事實上,他們同樣受到了地震造成的心理傷害,不能忽視。

責編:韓文燕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