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日上午,位於綿陽九洲體育館的帳篷學校裏,氣溫已經接近30攝氏度。“哈哈哈……”孩子們發自內心的輕鬆笑聲,不時從帳篷裏傳出來,一如帳篷外的陽光一樣明媚。北京來的心理醫生,每天給他們上的40分鐘心理課,是孩子們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光。
“現在有一些孩子竟然覺得每天只上5節課‘太少了’。”從綿陽中學來的語文老師陳歷香是帳篷學校初二(4)班的班主任,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讓她大吃一驚。不久前,這些十多歲的孩子還飽受地震災害的驚恐折磨,晚上不時會驚醒,然後“一骨碌爬起來就往外面跑”。心理救援隊連續9天的治療,讓幼小的心靈迅速得到撫慰,快速回復平衡的心態。
上午9時50分,安定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陳斌準時走進初二的一個班級,“生活中,面對困難,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一般是怎麼做的呢?”他的提問,讓狹小的帳篷裏立刻充滿了生機,每位學生堅強的回答都會獲得同伴們一陣熱烈的掌聲。“兩分鐘介紹今天的同桌”小遊戲,讓這個由北川中學、北川一中等4所學校學生組成的班級一剎那融為一個整體。
在帳篷外,記者看到了“九洲體育館帳篷學校臨時課程表”,這是三天前制訂的。課程表上,從週一到週五,每個班級每天都會有一堂這樣的心理課。北京心理救援隊領隊、安定醫院副院長鄭毅介紹,從他們一行50人5月17日到達綿陽開始,就堅持每天給學生、受災群眾做心理輔導。從最初的緊急心理救助,到之後的放鬆、解除恐懼,再到逐漸深入干預,心理救援隊先後為6000多名受災群眾開展了心理輔導。學生復課後,心理課被列為了必需的課程。“通過持續的、專業的心理干預,可以使孩子們更徹底擺脫災難的陰影,對他們的一生都是有益的。”鄭毅説。
初一(6)班的林雨(化名)告訴記者,第一次上心理課,“醫生老師”教她做了五六分鐘的“放鬆操”。“現在我緊張或者睡不著的時候,已經會自己深呼吸,在呼吸之間放鬆了。非常神奇!”
走在九洲體育館的帳篷間,無論是孩子,還是他們的父母,臉上都已經沒有了緊張、驚恐的表情。在這裡,很少聽到有人討論余震、擔心安全與未來生活。水龍頭前洗衣服的母親、打乒乓球的孩子,臉上已經有了笑容。來自回龍觀醫院的一位心理科醫生表示,這一切説明災後心理輔導干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目前,北京心理救援隊還為當地數百名志願者進行了心理輔導技巧的培訓,從這周起,將分診斷、諮詢、管理等三方面篩選合適的志願者,分別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希望在當地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心理醫生隊伍。“心理輔導一般需要較長時間,因此志願者培訓將是未來工作重點。”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