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心理專家介紹如何向不同年齡兒童講述死亡

 

CCTV.com  2008年05月28日 07:5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深圳特區報  
[內容速覽]  四川汶川大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父母淚灑電視屏幕前,很多孩子會詢問有關死亡的問題。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胡赤怡説,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的心理特徵,家長要選擇不同方式進行死亡和生命教育。

  四川汶川大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父母淚灑電視屏幕前,很多孩子會詢問有關死亡的問題。深圳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胡赤怡説,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的心理特徵,家長要選擇不同方式進行死亡和生命教育。

  對於嬰幼兒(0~3歲) 最好的方式是告訴他“這個人不見了”,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難明白什麼是死亡。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對孩子説,發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有些人在這些事情中“不見了”,就像家裏養的小狗狗、小兔子,有一天它消失了,不再回到家裏來,以後也就見不到它了。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4~6歲)家長可以説“這個人壞了,沒法恢復了”。比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發育狀況,告訴孩子,這是地震把房子震倒了,房子很重,人被房子壓得不能動彈,然後就病得很厲害,最後救不活了,這跟家裏的玩具、燈泡、洗衣機等壞了、修不好了是一樣的道理。

  對於小學生(7~13歲)可以講一些具體的死亡概念。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死亡的概念,家長可以告訴他們,“這個人死了,生命沒有了,心臟不跳了,也不呼吸了。”

  對於中學生(14~18歲)該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明白什麼是死亡。

  除了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死亡教育外,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總是接觸關於災難和傷害等傷痛的信息。在家裏,父母最好讓家庭、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如果整天總是處於災難和死亡的極度悲傷情緒中,對成年人、對孩子都會有影響,尤其會讓孩子感覺到很沒有安全感.而安全感的喪失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責編:李菁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