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放鬆一下,想象一下,我們拿著火腿腸,正在湖邊野炊……”王星(化名)躺在草坪上,略帶恐懼和無助的眼神看著天空。董惠娟,唐山師範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這個中國第一位災害心理學博士那平靜柔和的聲音,如同一根遊絲,穿過他的耳鼓,讓這個來自綿竹清平鄉王家溝的震後兒童慢慢地閉上眼睛睡著了。
有媒體是這樣描述的,接受治療前,不願意説話,不想交談。因為長時間的抽泣,王星的身體開始抽搐。
與王星表現不同的是,10歲的小男孩王萬紅坐在四川省人民醫院病房裏,目視前方,眼神空洞。7歲的成都男孩岳翔經常喃喃自語“地震太可怕了”,最近晚上都失眠,一聽到一點動靜就迅速爬起來,背上小書包就往外跑,大叫“地震了”。10歲的朱可良入院後,總共説的話不超過10句,睡眠更是不好,“每次睡覺後不出一個小時,就會突然大叫‘爸爸媽媽’,或滿身大汗地坐起來,等見到我在一邊時,又會不語地躺下去。”在受災群眾的安置點,有這樣的孩子,他們即使睡著了,還在大喊“快逃”,還在大喊“搬石頭”。這就是孩子心靈受到地震惡魔嚴重創傷的具體表現。
面臨自己弱小的身軀和脆弱的心靈無法應付的地震,這些孩子的心靈受到嚴重刺激。煩躁、焦慮並伴隨著抑鬱症狀。董惠娟總結地震後的孤兒,尤其是有點懂事的孩子,環境的改變,親人的離去,讓他們心理很難適應,個別孩子甚至會出現自殺傾向。
地震,在許多孩子的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中國紅十字會心靈陽光工程特邀專家、北京心理危機干預研究中心主任張曉麗,在接受有關媒體採訪時説,很多孩子在面對大災時會用表面的微笑聽話來掩飾內心的痛苦,實際上他們的痛苦還沒有釋放出來。現在災區孩子很多都集中居住,周圍的成年人可以利用這一點,當有一個孩子錶現出悲傷時,要抓緊機會讓他們聚集在一起釋放悲傷。不是要勸他別哭,而是主動詢問,了解孩子的需求,傾聽和陪伴孩子是最重要的。因此,災區的孩子急需接受心理醫療。
如果王星要哭,不要勸他別哭。“哭吧,孩子!”有心理專家這樣地建議孩子的家長和其他陪護人員。只有讓積壓在脆弱心靈的恐懼、焦慮和不安及時地宣泄出來,王星才能真正安靜下來,才能更加勇敢地接受事實,面向未來。因此,專家們建議,第一,無言地陪伴。在危機事件後,當事人都有恐懼的心理。此時, 很多人以為需要説一些話來安慰他,其實這是極其錯誤的做法,真正有效的是陪伴當事人。此時默默無言遠勝千言萬語。第二,無條件地傾聽。讓當事人説出心裏話,像倒垃圾一樣把內心深處的不好的感覺和想法不加掩飾地表達出來,能夠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內心的不安和焦慮。第三,給予當事人關懷和理解。有時一杯溫水勝過千言萬語,手中感覺熱水的溫暖及眼見關懷的動作,這才是他們最需要的。第四,無條件地接納哭訴者。錯誤的做法是叫他們不要難過,不要哭泣;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給他一張面紙,給哭訴者以被接納的感覺,心中的傷痛才能得以緩解。
關心災區兒童心理康復的人們不必擔心,中國紅十字會心靈陽光工程辦公室日前透露,心靈陽光工程將在北京、四川等地組織培訓1萬名心理諮詢師,並在各個鄉鎮建立心理諮詢室,為受災群眾無償提供心理諮詢。5月20日,首支心理援助隊伍奔赴綿陽。中國紅十字會還將在受災地區建立災害心理干預基地,組織隊伍為災後重建提供持續心理援助,重點幫助受災地區的幼兒、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和教師,走出心理陰影,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時為相關部門的地震救災方案提供心理學補充和具體措施。而此前的5月14日中國心理學會也特別成立了抗震應急工作小組,組建了一支專業的心理學工作者隊伍,運用多渠道和多方法,對各地一線的心理學工作者給予指導。
見證董惠娟催眠療法的記者寫道:“即使刺耳的警笛聲依然此起彼伏,但王星睏了,雖然他的呼吸還是有點急促,但還是睡著了。”但願災區所有的孩子在接受科學的心理康復治療後,能勇敢地説聲:“滾開,地震!”
責編:韓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