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專家提醒:災後半年是重面生活的重要時期

CCTV.com  2008年05月22日 10:0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東方網-新民晚報  
專題:四川汶川大地震心理援助站

  具有美國專業心理諮詢師執照的海藍博士已經報名成為志願者,預計本週五就會啟程去四川災區。有著豐富的危機干預經驗的海藍博士,曾在美國最大的心理健康中心工作,擔任移民難民部主任。參與過許多重大災難後的危機干預工作。

  四川地震後的這些天,來自各個國家的援助紛紛涌向災區,這是令人鼓舞的消息。不過,海藍博士提醒説:“災後重建工作,應該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統籌安排,不要在災後的一段時間內一擁而上。美國曾有過這樣的例子——災後的頭三個月,來自各地的醫療援助、物資援助、心理援助一擁而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半年後,受災的地方基本就沒有人再關心了。”海藍博士指出,從災後的三個月到六個月,當新聞變成舊聞的時候,恰恰是災區民眾開始要真正重面生活的時候。這個時候,援助對他們而言依然重要。

  談及災難過後的危機干預,海藍博士認為,到一線去做心理援助的心理醫生,一定要經過專業培訓。“這幾天已經有心理醫生進入災區進行危機干預,聽説有醫生給汶川當地一個9歲的小女孩做心理治療,跟她一聊就是2個小時,最終以失敗告終。有的人在特別悲傷難過的時候,什麼也不想説,這個時候,一味地想著去同他們交談,會很不合時宜。危機干預並不等同於跟人聊天。”海藍博士指出,遭遇了如此重大的災難,當事人可能在事件中受到很多驚嚇,也可能正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他們一般會經歷這樣幾個階段:否認事實——麻木不仁讓自己與現實隔離——憤怒——幻想親人還活著——絕望——接受現實——慢慢恢復正常生活。“心理醫生在接觸這些需要幫助的對象時,要先試著與他們建立一個互相信任的關係。也許,最初的接觸只是從遞杯熱水,送一塊毛巾開始。在接觸的過程中,要對對方進行評估,看他是處在哪個心理階段。針對不同的心理階段,治療方法也不同。而且,心理治療是個持續的過程。”

  對於那些遭遇災難者的心理援助,最重要的是在他們需要疏通情感時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在國外做危機干預時,我們可能會設一個專門的點,人們在那裏可以接受按摩、可以吃東西等等。作為一名心理醫生,你並非只有通過語言交談來幫助你的病人。你穩定安詳的情緒就可以影響到他們。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大約87%來自非語言的方式。”海藍博士還舉例説,在911事件中,有一位消防隊隊長,他的隊伍在這次事故中,僅有二三個人倖存。連續好幾天,這位隊長都在找尋同伴們的遺體,他心力交瘁,疲憊至極。正當他想睡一覺休息一會時,一個心理醫生走過去拍拍他,要跟他聊天。“這樣的做法就非常不妥。”海藍博士説,這樣的反面案例,應當是在這次心理援助中要儘量避免的。

  除了幫助那些受災的群眾,來自四面八方的救援者也應該是心理專家們關注的對象。“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前去救援的人,有時候面對需要被救助的對象卻沒有辦法救他,反而看著他們在自己眼前死去,那會在救援者內心留下很深的負疚感。”海藍博士指出,在這種艱苦條件下,人容易疲倦,情緒也很容易受到影響。因此,救援隊員,包括心理醫生本身都要有自我關懷的意識。“人的一生中,能見到這樣慘烈的屍橫遍野的場面的機會非常少,在這種環境下,前去救援的人,內心也會經歷情緒的波動。首先,我們要認識到,這種心理過程是正常的。人最怕就是對環境不了解、不可控。如果知道,就是那麼回事,那情況就會好得多。”

  在工作中,接觸過三十幾個國家的難民,海藍博士説,人的韌性有的時候真的是很強的。“大多數時候,不是事情令我們不開心,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解釋令我們不開心。所以,你自己怎麼看待一件事情,很重要。”

責編:李菁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