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向受災兒童合理解釋死亡可降低心理傷害

 

CCTV.com  2008年05月22日 08:3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解放日報  
[內容速覽]  汶川地震後,災區兒童的悲慘遭遇令不少人潸然淚下,加強對災民,尤其是兒童進行心理創傷干預,已日漸受到重視。比如,在面對親人傷亡時,大人應幫助孩子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以適合他們年齡的方式去解釋,避免在解釋死亡時用善意的謊言。

  汶川地震後,災區兒童的悲慘遭遇令不少人潸然淚下,加強對災民,尤其是兒童進行心理創傷干預,已日漸受到重視。我們該如何幫助災後兒童減緩心靈創傷?怎樣的技巧可讓他們與其他同齡人一樣,擁有陽光燦爛的童年?

  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解釋。對突發的災難,我們可以誠實、直接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不要隱瞞或欺騙孩子,不需要告訴會讓孩子恐懼的細節,但在告訴真相時,要學會選擇恰當的時機。比如,在面對親人傷亡時,大人應幫助孩子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以適合他們年齡的方式去解釋,避免在解釋死亡時用善意的謊言。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向孩子解釋,“某某永遠地睡了”、“某某旅行去了”,雖然避免了死亡二字,但這會讓幼兒理解為睡覺、旅行皆與死亡有關,造成不敢睡覺、害怕旅行,或老是抱著親人會回來的期望,以致常常魂不守舍。“某某病了,然後去世了”這樣的説法其實也並不很科學,孩子會將醫院、生病直接與死亡聯絡起來,相信自己生了病也會死去。因此,最好將真相道出,比如“某某得了很嚴重的病,受了很嚴重的傷,治療不好所以去世了。”這樣一來,孩子能理解不是所有的疾病、受傷都會死亡,長大之後也不會造成太多心理上的陰影。

  災後很多兒童失去了家庭,社會為其創造良好的環境,建立信任和安全感至關重要。比如在災區志願者可多花時間陪伴兒童,讓他們知道有人關心幫助他們。儘快恢復日常的生活,儘量遵守孩子平日的生活規律,如按時就寢、安排每日遊戲時間,認真聽取孩子的訴説,傾聽他們有關噩夢的描述,理解兒童的恐懼,並引導他們看到事情積極的方面。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培養孩子練習自言自語,説自我鼓勵的話語,讓他們能為自己找個心靈的出口。

責編:李菁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