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地震後,除了語言安慰,我們還能做什麼?

 

CCTV.com  2008年05月21日 18:5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內容速覽]  一場災難之後,人們往往重視身體創傷,而忽視了心理創傷,其實心理創傷的修復更需要愛心和時間。在親朋受到災難創傷後,周圍的人不妨採取一些必要措施來配合心理危機干預的治療。

  一場災難之後,人們往往重視身體創傷,而忽視了心理創傷,其實心理創傷的修復更需要愛心和時間。

  在災難發生以後,有效的危機干預可以幫助人們獲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緩解乃至穩定由危機引發的強烈的恐懼、震驚或悲傷的情緒,恢復心理的平衡狀態。

  除了語言安慰,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在親朋受到災難創傷後,周圍的人不妨採取一些必要措施來配合心理危機干預的治療。

  1. 無言的陪伴

  在危機事件後,每一個當事人都有恐懼的心理,此時很多人以為需要説一些話來安慰他,其實這是極錯誤的做法,因為這時候你所説出的話,大部分是為了降低自己內心焦慮的話,對恐懼而言其實都是廢話。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

  2.無條件的傾聽

  讓被干預者一吐為快,是心理干預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最為重要的步驟,讓應急對象説出心裏話,像倒垃圾一樣把內心深處的負性感受、想法不加掩飾地表達出來,才能引導他們向積極的方面走。

  3.無限的關懷

  當事人在危機事件後往往特別渴望關懷和理解,有時一杯溫水勝過千萬言語,手中感覺熱水的溫暖及眼見你關懷的動作,這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4.無條件的接納

  對於哭訴者,最錯誤的做法,是叫他們不要難過,不要哭泣,其實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給他一張面紙,他會感覺被你接納,終於有人可以讓他大哭一場,心中的刺痛便得以疏解。此時還要告訴他,哭泣、悲傷、內疚等都是人在痛苦時的一種很自然的情感表現,不是軟弱,這是正常的。

  除了運用於災難事件,其他容易引發心理危機的事件也同樣適用,比如親人去世、車禍或病痛,甚至感情破裂之後,這是你對親人好友的舉手之勞。

責編:劉慧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