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前往災區救援人員心理注意事項

 

CCTV.com  2008年05月21日 18:5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內容速覽]  ◆你現在不應該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憤怒、憎恨、想報復等都可以,你要表達出來 ◆由於身心極度疲勞,休息與睡眠的不足,易産生生理上的不適感,例如暈眩、呼吸困難、胃痛、緊張、無法放鬆等

  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為了幫助受災人員和救援人員,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及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專業工作者在無法馬上到達現場的情況下,整理了此份文字資料,他們希望一線人員可以隨身攜帶這份資料,有效地幫助自己和別人。

  ◆怎樣幫助別人◆

  當災難剛剛發生時,在努力去理解和感受災難倖存者的基礎上要説:

  ◆對於你所經歷的痛苦和危險,我感到很難過

  ◆你現在安全了(如果這個人確實是安全的)

  ◆這不是你的錯

  ◆你的反應是遇到不尋常的事件時的正常反應

  ◆你有這樣的感覺是很正常的,是每個有類似經歷的人都可能會有的

  ◆看到/聽到/感受到/聞到這些一定很令人難過/痛苦

  ◆你現在的反應是正常的,你不會發瘋的

  ◆事情可能不會一直是這樣的,它會好起來的,而你也會好起來的

  ◆你現在不應該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憤怒、憎恨、想報復等都可以,你要表達出來

  不要説:

  ◆我知道你的感覺是什麼。

  ◆你能活下來就是幸運的了。

  ◆你能搶出些東西算是幸運的了。

  ◆你是幸運的,你還有別的孩子/親屬等等。

  ◆你愛的人在死的時候並沒有受太多痛苦。

  ◆她/他現在去了一個更好的地方/更快樂了。

  ◆在悲劇之外會有好事發生的。

  ◆你會走出來的。

  ◆不會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會有問題的。

  ◆你不應該有這種感覺。

  ◆你的生活要繼續過下去。

  ◆怎樣保護自己◆

  救援者常常會出現由於對生還者及其創傷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現嚴重的身心困擾,甚至心理崩潰。請你務必注意及時進行自我調適,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身體反應:易疲勞

  ◆體能下降。

  ◆由於身心極度疲勞,休息與睡眠的不足,易産生生理上的不適感,例如暈眩、呼吸困難、胃痛、緊張、無法放鬆等

  心理反應:創傷反應和人際衝突

  ◆與他人交流不暢

  ◆情感遲鈍

  ◆失去公平、善惡的信念,憤世嫉俗

  ◆對經歷的一切感到麻木與困惑

  ◆因心力交瘁、精疲力盡而覺得生氣,例如對周圍人、政府官員、媒體感到憤怒

  ◆感到不夠安全

  ◆睡眠出現問題,噩夢

  ◆集中注意困難和決策困難

  ◆缺乏自製力,憤怒,缺乏耐心,與他人關繫緊張

  ◆失去信任感

  職業困擾:耗竭感

  ◆懷疑自己的職業選擇

  ◆絕望

  ◆感到軟弱、內疚和羞恥,感到自己的問題與受災者相比微不足道

  ◆覺得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而産生罪惡感,懷疑自己是否已經盡力

  ◆對於自己也需要接受幫助覺得尷尬、難堪

  ◆過分地為受害者悲傷、憂鬱

責編:劉慧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