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普通民眾看災區報道或圖片或産生心理問題

 

CCTV.com  2008年05月21日 18:4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內容速覽]  汶川地震後,中國心理學會、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和北京市心理衛生協會聯合成立“中國心理學界危機和災難心理救援項目組”。北京大學心理諮詢與研究中心主任方新大夫、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博士生徐凱文均在其列。

  汶川地震後,中國心理學會、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和北京市心理衛生協會聯合成立“中國心理學界危機和災難心理救援項目組”。日前,該項目組在北京大學臨時召開聚焦“災後心理救援工作”專家記者對話會。專家表示,近期心理病人激增,説明地震不僅只對災民造成心理陰影。而受災兒童的心理救援將是今後心理工作的重點。

  你我都是地震心理病人

  最近,北京大學諮詢中心的預約電話激增。其中不少大學生和普通群眾都是在看了災難圖片或報道後産生了心理問題。北京大學心理諮詢與研究中心主任方新大夫表示,經常在電視上看到,記者在災害現場表情漠然地播報新聞,這説明,地震造成的心理陰影,不僅僅存在於災民中。

  方新解釋稱,心理創傷受害者常常分為三級。以本次地震為例,第一級是身體、財産等直接遭受損害的災民;第二級是親臨現場、目睹災難場景的救援者,包括武警、醫護人員和新聞記者等;第三級是通過媒體間接接觸災難的廣大群眾。

  徐凱文剛完成一項對唐山大地震中倖存者的跟蹤研究。在研究中,他把地震發生時,年齡在5歲以下兒童和10-15歲青少年進行分組研究。32年後,前組中存在人格扭曲、人格障礙等心理問題的概率,竟是後組的2-3倍。

  方新表示,這次地震中,垮塌建築中很多都是學校,很多兒童被掩埋甚至死亡。因此,受災兒童的心理救援將是今後心理工作的重點。

  專業心理治療師只有33人

  “地震破壞的是我們最基本的安全感。”方新介紹,當生命受到威脅,人就會焦慮不安,很難進行高級的活動。有人呼籲,少在屏幕上使用刺激性強的血腥畫面,多報道一些積極的東西,在慘痛的氛圍中體現出力量和溫暖。媒體應該充分了解到,過度刺激可能引發更多心理問題。

  目前,徐凱文和他的項目組將做一些心理干預,然後將面對心理創傷治療問題。和急救的性質不同,心理創傷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由專業心理治療師進行。

  據悉,目前國內尚未建立起心理治療體系,獲得國際心理治療資格認證的專業心理治療師只有33名。

  心理救援項目陸續成立

  汶川地震後,中國心理學會、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和北京市心理衛生協會聯合成立了“中國心理學界危機和災難心理救援項目組”。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錢銘怡教授稱,該項目組已向衛生部精神衛生處提交了一份《關於災後心理救援目前的嚴重問題及管理應對策略的建議方案》。

  據悉,衛生部對方案很重視,將在工作例會上討論。該方案還經由民進黨副主席、現任人大常委朱永新教授遞交到決策部門。應中國紅十字總會邀請,項目組將派遣一支五人小組,近期前往救災前線,對那裏的心理救援者進行培訓。北京大學心理諮詢與研究中心主任方新大夫、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博士生徐凱文均在其列。

責編:劉瓊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