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媒體報道也可能給觀眾帶來心理創傷

 

CCTV.com  2008年05月21日 17: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  
[內容速覽]  自512地震災害發生以來,全國各媒體都在積極關注災害進展及災區人民現狀,使更多的人了解到災害現場的真實情況,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災害救助當中。四川省心理學會應用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吳薇莉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也提醒大眾及媒體:媒體報道也可能給觀眾帶來心理創傷。

  自512地震災害發生以來,全國各媒體都在積極關注災害進展及災區人民現狀,使更多的人了解到災害現場的真實情況,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災害救助當中。

  但是,四川省心理學會應用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吳薇莉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也提醒大眾及媒體:媒體報道也可能給觀眾帶來心理創傷。

  吳薇莉説,現在有些媒體報道非常真實地呈現了現場滿地瓦礫、屍體的慘烈景象,有些沒有到過災難現場的人,通過媒體報道看到這些景象,也會形成了心理創傷,會有創傷反應——比如創傷畫面不斷“閃回”,感覺緊張、難受。從觀眾的心理防護角度有所考慮,她建議媒體對現場進行報道時,不要過度渲染那些過於慘烈的鏡頭、場面,對於可能引起觀眾創傷的照片進行篩選。

  她認為,媒體應對正面信息與負面信息的呈現比例和度有所把握。知道救援人員已經修通通道,正在徒步前進奔赴災區……這些信息都會增加倖存者的生存動力,也都會給親屬帶來希望,使他們情緒穩定,也使整個社會情緒穩定。不過,全部是全力救助、感恩場面,全部是正面報道也不能帶來最好的效果,反而會削弱周圍人道救援的積極性和力度。

  吳薇莉告訴記者,今天(5月17日)已經是災難發生的第5天了,她所在的救助中心電話幾乎要被打爆,四川各醫院都希望能有心理專業人員給他們的護士、醫生、病人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心理問題已經顯現。她建議媒體,這個時候應該增加對於危機干預機構、危機救助措施的報道,增加人們心理應激基本常識的報道。比如,讓更多人了解,恐慌、焦慮、自責、後悔等情緒都是災難之後正常的反應,不要因此産生新的恐慌和焦慮。指導人們正確應對個人心理危機。

  如今,通過MSN、博客、短信,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信息傳播的媒體,我們在這當中應注意什麼?吳薇莉説,最重要是信息的正確性,避免錯誤信息傳遞。前段時間成都出現恐慌,全城哄搶水、食物,到銀行取錢,處於非常混亂的狀態,就是因為信息的誤傳。她説,“不傳謠,不信謠”説起來簡單,但是有時我們不知不覺中就會去做。當我們得到信息時,首先要讓自己停一秒鐘,去判斷,然後再反應,而不是本能地直接反應。

責編:劉慧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