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專家呼籲科學、高效地搶救和修復受損文物古建

 

CCTV.com  2008年06月12日 17:3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  

  2008年6月3日,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收到四川省綿陽市文物管理局提供的《綿陽市文物系統“512”特大地震受損情況初步報告》。在“國寶工程文化遺産震災搶救行動”專家論壇上,中央電視臺新聞主播夢桐現場電話採訪了綿陽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唐光孝,他談到,綿陽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文保所幾乎全部在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修復和重建將是長期、艱巨的工程。目前他們所面臨的主要困難是急需對受災古建築和歷史古跡進行臨時性保護措施,以免在7、8月份雨季到來時再次受到自然損害,而這項緊迫工作急需技術和資金支持。

  “國寶工程文化遺産震災搶救行動”委員會主任、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對地震中受損的文物、古建憂心忡忡,他感嘆文物毀了,不可複製,有形的文化遺産毀了,有可能就此消失。羅哲文還談到了維修地震受損古建築的四保持原則,即保持原來的建築形制和藝術風格、保持原來的建築結構、保持原來的建築材料、保持原來的工藝技術,儘量體現建築的歷史原貌、歷史風格和歷史佈局。根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提供的重建方案,僅“杜陵春”的修復工程預算就超過了600萬元。

  另外,文物專家謝辰生、馬自樹等“國寶工程文化遺産震災搶救行動”顧問也對搶救和修復地震受損文物、古建築的緊迫感和重要性深有感觸。謝辰生談到,文物和文化遺産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搶救和修復地震中受損的文化遺産就是保護民族精神。具體到每一件文物、每一處歷史古跡的修復,必須先摸清受災情況、做好整體規劃,然後根據具體規劃科學、穩妥地實施。

  馬自樹認為,大量文物和古建築在地震中遭到空前的破壞,開展文化遺産搶救行動非常及時、很重要,這就是搶救文化的根、復興傳統文化。文物是歷史的記憶,蘊含豐富的歷史信息和價值,是文化的根本所在。修復工作要按照古建築規程、依法開展,先對受損建築進行測繪、呈報修復方案。承接修復施工的單位必須是有資質的隊伍,以保證質量、合乎規範、修舊如舊、讓受損文物重新煥發光彩。對於地震中受損古建築的搶救和修復,目前最重要的是資金,需要海內外各界力量的支持和捐款。

  全國道德楷模劉學軍曾趕赴地震災區一線志願開展救援工作,在“國寶工程文化遺産震災搶救行動”專家論壇上,他作為愛心聯盟的代表發言説,地震災區的文化遺産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與災難。如果我們每個人能夠從生活中節儉出一點來,把它用作保護和修復歷史古建築中去,傳承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給子孫後代造福,那該是多麼功德無量啊。現在是有愛心的人和慈善家們為保護祖先遺産真正作貢獻的時候到了。他還表示,甘願當保護歷史遺産的志願者和宣傳員,並懇求社會各界多為祖國的文化遺産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關愛之心。

  據悉,“國寶工程文化遺産震災搶救行動”已經把武侯祠、杜甫草堂、李白故居列為首批重點搶救資助項目,並面向海內外社會各界開展募捐活動,為搶救和修復受災文化遺産而努力。

  國寶工程文化遺産震災搶救行動

  捐款電話(010-64656424)

  捐款賬號

  開戶名稱: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

  開戶銀行:北京銀行沙灘支行

  銀行賬號:01090325200120111659122

責編:劉瓊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