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文物專家:地震災區文物急需採取臨時性保護措施

 

CCTV.com  2008年06月12日 17:2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社  

  眾多文物專家日前在京公開表示,汶川地震對四川等地文物和古建築造成大面積破壞,修復工作資金缺口很大,當前急需採取臨時性保護措施應對即將到來的雨季。

  “目前我們急需對受災古建築和歷史古跡採取臨時性保護措施,以免在七八月份雨季到來時再次受到自然損害。”在日前舉行的“國寶工程文化遺産震災搶救行動”專家論壇上,四川綿陽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唐光孝通過電話連線對現場的與會者説。

  綿陽市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文保所幾乎全部在地震中受到損害,修復和重建將是長期艱巨的工程。“不管是當前的臨時性措施,還是今後的全面修復都急需技術和資金支持。”唐光孝説。

  據了解,這次地震中全國七個省市遭到損毀、破壞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總數超過120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超過30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近800處。都江堰、樂山大佛、秦兵馬俑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在參加論壇時説,維修地震受損古建要堅持四個原則,即保持原來的建築形制和藝術風格、原來的建築結構、原來的建築材料以及工藝技術。

  此次汶川地震還導致受災各省市的很多博物館建築坍塌,館舍受損,館藏文物受損數量近3000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有200余件。

  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説,每一件文物、每一處古跡的修復,必須先摸清受災情況,做好整體規劃,然後科學穩妥地實施,因此搶救和修復地震受損文物是非常緊迫而浩大的工作。

  中國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馬自樹指出,對於地震中受損古建築的搶救和修復,目前最重要的是資金,需要海內外各方力量的支持。據悉,“國寶工程文化遺産震災搶救行動”日前已在京啟動,武侯祠、杜甫草堂、李白故居已成為首批重點搶救資助項目。(孫穎 張舵)

責編:劉瓊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