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林邁可——八路軍中的無線電先驅

CCTV.com  2008年11月14日 09:3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復興展館》  

1941年林邁可到達華北抗日根據地,為晉察冀軍區無線電技術高級訓練班學員授課。

  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不少國際友人是以非共産黨員的身份,參加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鬥爭的,林邁可就是其中一位。林邁可原是燕京大學英籍教師,他同情中國的抗日鬥爭,曾在淪陷後的北平秘密為八路軍做過一些事,珍珠港事件後,他攜夫人逃離北平。在八路軍的幫助下,進入晉察冀邊區,在晉察冀和延安工作和生活,直至抗戰勝利。他與中國抗日軍民同甘苦、共患難,為根據地的電訊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訪問晉察冀邊區

  林邁可出生於英國的一個世代書香的門第。1937年他受北平燕京大學聘請,擔任燕大的經濟學導師,並領導創辦牛津大學式的導師制。1937年12月,林邁可繞道美國,從溫哥華乘船來到中國。與他同船來中國的還有著名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燕京大學是當時在敵佔區唯一一所自由自在的大學。燕大校長司徒雷登很機智地與日本人旋。司徒雷登校長在重要的問題上立場堅定,在原則問題上寧可關門也決不妥協的性格,深深地影響著林邁克。

  1938年初,美聯社駐北平記者霍爾多•漢森報道説,在冀中有一個有趣的組織在發展。林邁可十分好奇。經與燕京大學的幾位年輕教師商議,決定利用復活節假期去充分了解一下這個組織。

  1938年夏,林邁可和他的同事從冀中出發,來到了在任丘的呂正操將軍的司令部,他們受到了根據地軍民的熱情歡迎和接待。然後,他們被護送越過平汗鐵路,進入到設在山西省五台山區的聶榮臻將軍的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和宋劭文主任委員領導下的邊區政府。在根據地,林邁可看到:群眾舉行抗日集會,新招募的軍隊在操練,兵工廠的工人在緊張的工作,鄉村小學校黑板上寫著抗日標語,男女平等參政議政,以及根據地人民新穎的文化活動——在露天舞臺上演出抗戰話劇。他們還有幸獲准,參加了一次遊擊隊破襲平汗鐵路的戰鬥。

  在山西武鄉縣磚壁村的八路軍總部,林邁可見到朱德總司令,併為總部通訊科檢修了電臺的通訊設備。

  參加抗日地下活動

  訪問了晉察冀邊區,林邁可深感邊區抗戰物資的匱乏,也為邊區軍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堅持抗戰的精神所感動。回到北平,他積極參加抗日的地下活動,由於擁有外國人的許多特別的權利和方便,他為根據地做了許多工作。

  外國人在北平城門口不會被搜身。他經常購買日本人嚴格控制的醫藥物品,以及應八路軍地下聯絡人的要求,購買無線電臺零件。

  為了準確記錄所買藥品的詳細名稱和功能,他找了一個在導師班學習,他認為老實可靠的女學生李效黎,幫他重新整理藥簽。後來,李效黎成了林邁可的妻子。

  燕京大學機械房的工人肖再田,曾和林邁可一同訪問晉察冀邊區,回北平後,從事抗日地下工作。後來被日軍憲兵隊逮捕,遭到嚴刑拷打。林邁可和其他同情抗日的朋友們想盡辦法營救他,當得知憲兵隊司令官想要買一輛摩托車,索要足夠的錢時,林邁可拿出自己的積蓄,和朋友們一起湊足了錢,才將肖再田“贖”了出來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林邁克帶著妻子和班威廉夫婦駕駛校長的汽車,逃出北平。經地下工作者和遊擊隊的護送,到達晉察冀平西根據地。

  通訊部的技術顧問

  在平西,林邁可夫婦受到根據地軍民的熱烈歡迎。很快,他們與肖克將軍夫婦成了好朋友。林邁可被安排在通訊部的電臺工作。他從北平帶來一隻萬用錶和一支計算尺,成了這個根據地僅有的寶貝工具。

  1942年春天,林邁可夫婦到了聶榮臻將軍的司令部駐地。受聶榮臻將軍的邀請,林邁可擔任通訊部技術顧問。他給部隊技術員講授無線電工課程,由於沒有教材,很多課程內容不得不從最基本的電學第一定律開始。

  林邁可的妻子李效黎也在通訊部工作,任英語課教員。他們發現,用中文發報會有許多的麻煩,一個數碼錯了,就會譯成完全不同的另一個字,英語是以字母形式構成的語言,拼錯一個字並不會影響理解原意。於是,他們共同幫助部隊用簡單的英語來傳遞信息。

  從1942年到1944年,林邁可一直在晉察冀軍區,從事電臺設備的整修改進和教學工作。在晉察冀的學生中有很多人後來成為新中國電訊界的高級幹部、技術專家和骨幹。

  為延安的無線電和新聞事業盡力

  1944年5月,林邁可一家到達延安。第二天,朱德總司令由黃華陪同看望林邁克。黃華曾是燕京大學“一二•九”學生抗日運動的組織者之一。不久,毛澤東主席對林邁可一家來延安表示慰問,並特別問到林邁可孩子的健康。

  林邁可一到延安就急於工作。朱德、葉劍英和他詳細地討論了他的工作問題。不久,他被任命為18集團軍通訊部的無線電通訊顧問。

  為了迎接美軍觀察組,林邁可夫婦參加了翻譯組的工作。與此同時,林邁可還和美國人一道,設計了一個通訊網絡,以便為美軍飛機提供氣象預報。

  在延安,林邁可一方面為延安的通訊和新聞事業盡力。另一方面,他還主動撰寫稿件報告邊區概況,請經過和離開延安的外國人帶走,或發送給合適的報社、政府機關,或任何對抗日根據地感興趣的人。

  林邁可在中國戰鬥和生活了8年,他的一兒一女都出生在抗日根據地。他用剛到北平時購買的一架德國造的蔡斯伊康照相機,把自己和平西、晉察冀、延安軍民的抗戰生活拍攝下來,從戰爭年代一直保存至今。

  抗日戰爭勝利後,林邁可一家于1945年10月轉往重慶經印度返回英國。

  新中國成立後,他和家人都非常關注中國的發展,多次應邀訪華。他是中國人民永志不忘的老朋友。

責編:李菁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