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1935年華北事變時,中國共産黨于8月1日發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會議,正式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瓦窯堡會議後,毛澤東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作了進一步闡述。它是中國共産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綱領性文獻,對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有重要的意義。
為此,中國共産黨極力扭轉南京國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積極領導民眾的抗日救亡運動,同時對廣大愛國民主人士和國民黨愛國官兵大力宣傳團結一致共同抗日。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産黨積極推動了事變的和平解決,終於使中國實現了由內戰到團結抗戰的歷史轉變,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國共開始停止內戰並進行合作方式的談判。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中國共産黨進一步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7月15日,即向國民黨提交了《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八一三事變發生後,隨著形勢日益危急,國民黨終於同意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9月22日,國民黨中央以公佈共産黨的宣言方式錶示國共談判最後完成。第二天,蔣介石發表對宣言的談話予以贊同。由於國民黨未能提出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方針,國共合作沒有統一的組織形式,因此中共中央的這一宣言,實際上成為指導國共合作的綱領性文件。在中國共産黨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中心,中國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各愛國軍隊、各階層愛國人士以及海外華僑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終於建立起來。
第二,堅決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統一戰線建立後的抗戰初期,國共兩黨軍隊進行了比較密切的軍事合作,八路軍積極配合國民黨軍隊防禦日軍的全面進攻,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戰場的作戰。但是,自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在日本對國民黨採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下,國民黨統治集團一度發生動搖和分裂。同時,蔣介石實行片面抗戰路線,恐懼並打擊人民抗戰力量的發展壯大,從1939年12月到1943年7月,國民黨頑固派先後發動了三次反共高潮,給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製造危機,給抗戰前途蒙上陰影,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削弱了自身的抗戰意志和力量,造成諸如中條山戰役那樣的慘敗。
中國共産黨始終認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堅持並取得抗戰勝利的保證。為此,在軍事上打退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的同時,著重從思想政治上向國民黨以及全國民眾和國際社會解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深刻意義,揭露國民黨頑固派對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誣衊和謊言。1940年的百團大戰,徹底打碎了八路軍遊而不擊的謊言。1941年1月4日,國民黨頑固派陰謀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反誣新四軍為叛軍。中國共産黨堅決反對倒退、反對分裂、反對投降,有理有利有節地進行鬥爭,揭破了謊言,嚴正宣佈重建新四軍軍部。國民黨頑固派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不得不回到統一戰線上來。1943年7月7日,國民黨頑固派炮擊陜甘寧邊區,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經過中國共産黨的全力工作,中國廣大民眾和國際社會的堅決支持,使親者痛、仇者快的削弱自身抗戰力量的內戰終於沒有實現,將國民黨再一次拉回到統一戰線的正確路線上來。
在抗日戰爭的艱巨形勢下,中國共産黨依靠廣大人民,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正確措施,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推動了全面抗戰的發展,為抗戰勝利提供了保證。
責編:周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