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開年,好像要給偏熱的中國經濟澆盆冷水,一場大範圍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襲擊了中國的部分省區市。
雪災的嚴重,遠遠超出人們的所見所聞和所能想象:持續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造成了電網出現倒塔倒桿,中國南北交通大動脈京廣線一度因斷電而“停擺”,數條高速公路因路面凍冰而被迫中斷。災害波及的範圍太廣──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廣西、貴州等20個省(區、市)造成重大災害;災害衝擊的行業甚眾──如交通運輸、能源供應、電力傳輸、通訊設施、農業生産等等;災害影響的群眾很多──受災人口達1億多人,數百萬人在交通路上飽受凍餓擁擠之苦。
損失是巨大的,據民政部的數字,截至2月12日,此次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已造成107人死亡,8人失蹤,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111億元;據國家旅遊局的不完全統計,災害給旅遊業造成直接與間接損失已達69.7億元;農業的損失也十分巨大,大面積油菜、蔬菜和果木被凍毀,19個省份共有近2.79億畝森林受損毀,林業直接經濟損失僅1月底就已達到162億元。
雨雪冰凍重創了交通、電力、農業,那麼,有沒有重創中國經濟呢?
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增長不會因這場災害而出現轉折性的變化。在這次雪災中,農業的損失無疑是最值得密切關注的。在我國的糧食供求處於緊平衡、物價上漲呈現食品拉動結構性特點的狀態下,嚴重的、大面積的自然災害將加劇一部分農産品的短缺,進一步增加了向全面通脹演變的可能性。有分析認為,災害和春節雙重因素疊加之下,1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會超過去年12月的6.5%,很可能衝到7%以上。此外,由於近期政府啟動了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在搶險抗災期間又加大了價格管制的力度,將來一旦臨時干預解除,壓抑的漲價衝動很可能會出現一些報復性反彈。所以,這場雪災也給物價調控工作雪上加霜,使完成今年這項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更加艱難。災害帶給中國經濟的影響比較嚴重,損失巨大,但近年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經濟發展的協調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在增強,抗風險能力也在增強。重建有望消化一些庫存,帶動一些新的需求,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讓我們對今年中國經濟依舊滿懷信心的,還有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雪災固然給生産帶來了一時的困難,但這一時的困難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回想2003年非典危機突然襲來時,中國經濟的增長曾經從一季度的10.3%,直落到上半年的9.2%。雖然前兩個季度的差距在兩個百分點以上,但當年仍達到了9.5%的增幅。我們不要因為困難而忘記中國經濟內在的活力,更不能因這困難而忘記:中國經濟的“三過”問題並未得到緩解,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風險依然存在。中國今年是“換屆年”,又是“奧運年”,各方大幹快上的衝動仍在,一旦放鬆銀根,投資立刻就會反彈,經濟溫度計的水銀柱會直線上升。中國經濟結構性的矛盾、粗放的增長方式,以及美國次貸危機等外部不利影響,是不會像下雪一樣很快過去的。創造又好又快的發展局面,當前仍然要穩定政策,堅持“兩防”,並且進一步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和變化。
寒冬的腳步已走到了“七九河開”,待到“八九雁來,九九耕牛遍地走”,中國經濟就會迎來冰消雪融的春天。
責編: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