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青年報》王旭明:擅長同媒體打交道是官員的基本功

CCTV.com  2007年11月30日 16:16  來源:  

  對待媒體與公眾批評還是那句老話,良藥苦口利於病。但是,兩者的批評是不同的,媒體應客觀、公正、全面,能引導公眾——

  新聞發言人的主要職能是傳道。道有兩層含義,一是國家之聲,政府之聲。當然不是照本宣科式的誦讀,那樣選播音員做新聞發言人最合適。發言人的傳道,是將政府之策爛熟於心,通過自我消化轉化成媒體願意聽、大眾聽得懂的語言。傳道的另一層含義是提升理念。一般説,政府的決策應充分反映民心,代表民意。發言人在解釋這些政策時,不僅要説幹什麼,怎麼幹,還要説清講透為什麼這樣幹,從而達到提升理念的作用。

  做一個好的新聞發言人並不容易。看發言人在臺前從容淡定,問答有度,談笑自如,風光無限。殊不知幕後的勞動有多麼勞筋累骨,甚至傷心費神。比如,一場發佈會僅僅從主題的確定到具體實施,要經過從策劃、組織、協調、審批到最後確定、請出場人及準備發言若干階段,其間也許會生出許多節外之枝!再如,安排部門領導接受採訪或製作節目,其幕後的組織協調及文案工作非一個難字了得!

  發言人的特質,決定了你時刻處於“風口浪尖”,你必須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心理承受力。説好了應當,説不好不應當,説錯了當罰。不説不行,説多了不行。説不好不行,該説沒説還不行,不該説亂説更不行!人説林子大什麼鳥都有,面對曲解、不解、誤解甚至素質低下的攻擊謾罵,新聞發言人要承受得起。

  目前,新聞發言人的工作機制與環境土壤遠非成熟美好。發言人和發言人制度在國外發達國家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在我國興旺起來畢竟只有幾年。儘管黨的文件、政府文件三令五申,但經好更需一批念好經的“和尚”啊,且莫説“和尚”本身,就是給這些“和尚”搭建廟宇送香火再讓人們相信,都尚需時日!筆者智力尚未低下到期待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而是期待人們像保護珍貴品種、稀有動物一樣保護剛剛破土成長的新聞發佈制度和新聞發言人,用心良苦,卻慘遭非議。

  實事求是地講,當前的中國教育,確實存在不少問題。教育部也因此面對諸多批評。但媒體和公眾應該明白一點,不是所有問題都是教育部能夠解決的,教育部門只是諸多環節中的一環。成績與問題都是客觀存在,不會因為輿論説與不説而有無。看成績與問題如同看風景,角度不同,視點不一,結論也當然不盡相同。我認為,媒體與公眾的批評內容、語言與把握程度不應一致。媒體應高於公眾。媒體應客觀公正,應把握全局,應立足全面,應實事求是,應有理論深度、政策高度、和待人厚度,因為媒體人都是文化人,對文化人的這種要求當不為過。對公眾則在上述要求之前加二字“儘量”,因為公眾層面之廣泛,之多樣,之差異都是很難強求的,但有一條則應做到,就是批評不能謾罵侮辱,也不能粗言俗語。

  政府不是不接受媒體的批評監督,但更希望監督點名具姓,真人真事以便於查處;希望監督就事論事,輕易不要以偏概全,更不要就一二事否定整體;希望媒體監督利於推動工作,不要泄憤消仇,圖一己之快;希望媒體監督政策法規貫徹落實情況,不要個案爆炒。説實話,教育部對輿論監督和媒體運作還是非常重視的。我先後服務過兩位部長——陳至立和周濟,都非常重視同媒體的交流和溝通。我們每兩年一次的優秀教育新聞評選,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作品是輿論監督內容。

  説到輿論監督,還有一點必須提及,輿論監督內容應該基本真實。以2006年為例,我在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澄清的不實監督報道就有10多條,或純屬子虛烏有,或基本事實不清,或數字有誤,或誇大其詞。不實報道帶來的誤導和負面影響,很難馬上扭轉。因此願以真實提醒媒體。

  儘管當前我國的媒體環境並不完美,儘管在變化的社會轉型期,功利和實用成為普遍追求,我也因為不夠“圓滑”而身陷被動,但我依然相信坦誠是理解的基石。記得央視記者柴靜一次採訪後,我忽然“圓滑”地反復叮囑她這不是正式採訪啊,千萬不要公開發表啊等等,她一句話令我羞慚,“旭明,你要相信我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由此,我寧願做一個“麥田守望者”。

  新聞發言人在政府與公眾之間架起一座橋,當然我的夢想是金橋。政府的決策通過橋更廣泛、更全面、更普及到公眾中去。政務公開,政策透明,打造服務性政府,推進政治民主,新聞發言人當為題中之義,斷不可缺。

  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官媒是兩種工作體系,兩種運轉方式,兩種語言形態,兩種人生境界。理解對方,首先應從理解對方的獨有特徵開始。作為官方,要全方位、換角度、多形式地理解媒體的工作特徵,應盡力全面及時有效地提供充足的信息源;作為媒體,同樣要學習、理解、掌握政府工作方式、思維習慣與語言風格。善於與官員打交道是一名好記者的標誌之一,同樣,善於與記者打交道也應是一名好官員的標誌之一。

1/2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