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回放:美國汽車救援
眾所週知,當前美國汽車業三巨頭正在破産的邊緣掙扎著。美國當地時間10日晚,美國眾議院以237票贊成、170票否定的結果批准了總額為140億美元汽車業救助方案,但僅僅一天后,美國當地時間11號晚,該汽車救助方案就被參議院否決,曾經輝煌的美國汽車業是否會走向凋零?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美國汽車業三大巨頭在金融面前顯得如此脆弱?CCTV2《今日觀察》主持人陳偉鴻和評論員霍德明、張鴻共同評美國汽車救市方案。
美國汽車業 救不救依然是個問題
霍德明: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差異阻礙了救援計劃
(《今日觀察》評論員)
儘管汽車行業在美國佔DGP的10%,儘管很多人認為汽車行業蠻重要,儘管只是140億救助方案,為什麼卻遭到質疑呢?因為經濟學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是分開的,金融體系受到嚴格政府管制,存在很大杠桿原理,金融體系裏萬一齣了問題,馬上會産生連鎖反應,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使得其他金融機構馬上倒。但對於實體經濟而言,是非常崇尚自由主義的,好的存留下來,不好的淘汰下去。所以表面上7千億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實際上反映在美國社會裏,比較相信市場競爭、優勝劣汰。
我認為基本上美國汽車業救不起來。通用汽車原來五個品牌,現在擴大到7個品牌,從80年代開始到現在20多年,大趨勢是美國汽車市場在慢慢被外國汽車所佔有,即使通過救援方案也救不起來,更何況沒通過。
張鴻:汽車業救助方案很難有預期效果
(《今日觀察》評論員)
美國汽車業一開始並沒有想到一波三折,因為前面有拯救華爾街金融市場的先例,汽車業人士認為畢竟就業人數這麼多,還是製造業的支柱。
所以美國汽車業一開始誤以為自己的要價能力很高,沒有認清形勢。 不知道接下來是不是有新的程序出臺,救或者不救這是他們決定,但是能不能救起來,其實對美國現在汽車産業來説真的很難説,因為我們剛才看到那個漫畫,特別形象,美國汽車製造是大項,是製造業支柱,但是掉下去,這根繩也可能勒住,也可能掉下來,鏡頭一拉開,也許你處的位置,仍然在懸崖邊上。
美國汽車業:産業升級還是積重難返
霍德明: 政府長期寵溺 埋下隱患
(《今日觀察》評論員)
美國汽車工業與其他國家在成本上的巨大差異,加之當前的金融海嘯乃至全世界經濟緊縮,自然而然受到巨大的衝擊,美國汽車業産業升級的速度非常慢,將來美國的汽車行業或許將會被其他的行業所取代。
1992年美國政府雖然要求環境保護,但是對於皮卡這種大油耗汽車排除在外,於是雖然有關耗油轎車,但是對皮卡美國車場佔有蠻大份額,這塊美國三大汽車廠佔盡便宜,今天碰到大蕭條,這反而變成它的負債。
這一切其實就在於長久以來美國政府對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就像是對待一個寵壞的孩子,這種溫水煮青蛙的策略我們大家都知道,長久下來,最後這個青蛙只會在這個溫水中走向滅亡。
張鴻: 市場環境轉變 昔日老大地位不再
(《今日觀察》評論員)
整個國際市場環境在不斷地變化,美國汽車市場已經不是三巨頭,日本汽車在美國佔40%,在美國賣得最火的“凱美瑞”都是日本産的。加上歐洲市場,包括奧巴馬已經談到韓國汽車衝擊美國市場,這個時候整個市場份額和那個時候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能救得起的畢竟是老大。現在就算加把勁也趕不上日本和歐洲的汽車。美國消費觀在改變,SUV賣不掉。美國汽車業雖然稱得上是百年老店,但同時也必須背著這個包袱,整個福利水平很難下調,很難輕裝上陣。
張鴻:汽車消費要能為消費者真正帶來實惠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們只是隔岸觀火,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中國企業最大借鑒是企業要有謙卑的心面對市場和消費者。未來汽車市場一定低油耗,小排量的節能環保。一味談品牌已經不太起作用了,品牌再大都無法永久不老。只有是不是真的能為消費者帶來實惠,是否節能環保的創新才是最有意義的。
徐向陽:産品策略是汽車業的主要問題
(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美國汽車業自身有根深蒂固的問題,如産品策略,企業管理,研發投入,都是由來已久。只是因為經濟危機使得這個問題暴露更早一點,我個人認為最主要還是它的産品策略。美國沒有把握汽車工業發展長期的趨勢,而且在産品策略上牽扯著重大的失誤。他們汽車産品以大排量的車型為主,而整個汽車工業發展的趨勢是小排量低能耗。消費者為了降低使用的成本,也在選擇這種小排量低能耗車型。
歐陽明高:“求大 鋪攤子”會加大汽車企業成本
(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
從技術角度來説,我們要儘快地推進汽車的主要是兩個技術變革:一個是電子化,一個是電動化。加快現代企業的研發速度,這是從技術角度、産品角度更多推出節能環保汽車,尤其像經濟型轎車,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從成本控制角度,也不要去追求,貪大、鋪攤子等。否則使整個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難度都會加大,也會造成企業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風險。
(《今日觀察》欄目播出時間:週一至週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責編:程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