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回放:信用卡
近段時間以來,信用卡催繳成為國內很多銀行的頭等大事,為了催繳這些欠款,各大銀行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各大銀行究竟採取了怎樣的催繳辦法?信用卡究竟怎麼了?它的欠帳到底有多少?今後在信用卡使用當中,人們應當如何更好地防範風險? CCTV2《今日觀察》主持人陳偉鴻和評論員何帆、張鴻共同點評信用卡催繳甚至停用的前前後後。
風險乍現 銀行信用卡清欠
何帆: 催繳信用卡 主要是為了未雨綢繆
(《 今日觀察》評論員 )
當前受國際因素影響,如美國出現的金融危機,已逐漸演變為信用卡危機,很多信用卡持有者已經資不抵債,所以國際上一些信用卡公司也面臨很大困難。
過去我國銀行卡確實發得比較多,但對發卡人個人資信調查做得卻不夠,而且現在信用卡的宏觀環境也存在一些問題,這時候查看信用卡更主要的還是為了保持信用卡市場更穩健運行。
當前一些中小銀行壓力比較大,尤其過去發信用卡,發得越瘋狂的那些公司壓力可能越大。有一家股份制銀行,到明年全國信用卡壞帳可能從1%-2%上升到3%-4%。
臨近年底,各大銀行之所以加緊催收信用卡,除了受國際複雜金融形勢的影響,這其實也是行業慣例:防止出現嚴重的壞賬而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總的來説銀行信用卡業務真正發生鉅額風險、出現危機的概率非常小。從根本上來説這個市場是健康的,現在各大銀行的做法是考慮到國際金融形式的複雜性而未雨綢繆。
張鴻:信用卡的風險防範一直存在
(《今日觀察》評論員)
信用卡欠帳清款可能沒有傳説的那麼嚴重,事實上不光銀行直接催繳,當中還誕生了很多催債公司。這些催債公司專門承接銀行不良貸款,一般不良貸款達到200萬時就會交給仲介公司。
銀行對於信用卡欠賬風險一直都比較重視。 06年銀監會下發加強風險管理的通知要加強對持卡人的審核,各地銀監局,比如上海銀監局,今年連續發了很多風險提示,包括對銀行本身發風險提示,就是要求銀行的審核要更嚴格;也給消費者發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不要透支,儘量要按期還款,甚至細化到子女欠費父母應該怎麼做等等。
信用卡是上世紀70年代進入中國的,雖然起步比較晚,但圈地的速度卻非常驚人的,在這背後可能是“利益驅動”。銀行這麼瘋狂的在發卡,是不是有著巨大的利益在等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