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北、山東、遼寧等一些地方,先後提出停建經濟適用房的説法,紛紛表示擴大廉租房建設來解決低收入家庭困難的問題。這不禁讓人感到意外:長期以來,很多地方政府非常重經濟適用房而輕廉租房建設,而最近出現的經濟適用房遇冷而廉租房變熱到底是為什麼? 經濟適用房建設在現實生活當中究竟遭遇了什麼樣的尷尬?未來經濟適用房究竟應不應該停建?CCTV2《今日觀察》主持人陳偉鴻和評論員何帆、張鴻共同點評經濟適用房問題。
經濟適用房遇冷為哪般?
何帆:主要由社會投資經濟適用房
(《今日觀察》評論員)
中央非常關心保障性住房建設,4萬億投資裏面第一條就是進一步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建設部説未來3年增加9千億保障性住房建設,6千多億用於經濟適用房建設,2千多億用於廉租房建設。而對於經濟適用房,中央將基本不投資,主要由社會來投資。而廉租房則是由中央、地方、各地銀行共同承擔。可見建廉租房,地方政府既有政績又有錢,所以各個地方政府都在建廉租房了。
此外,過去很多經濟適用房賣不出去,地方政府把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並軌起來,把過去的經濟適用房納入到廉租房體系。廉租房都不是從頭新建的,一些地方政府購買市場上建好的房子來作為經濟適用房,買回來之後重新分配後也是廉租房的一種方式,因此,這是一舉兩得:既能消化現有房地産市場部分存量,又滿足建廉租房這樣政策的目標。
何帆:房價下調 導致經濟適用房不經濟
(《今日觀察》評論員)
當前一個最大的尷尬就是,在面臨房地産市場出現變化的情形下,房價開始下調了,此時經濟適用房就不太經濟了。而且對地方政府來説,經濟適用房就是雞肋。儘管建經濟適用房地方政府不需要掏錢,但需要出地,在徵地、拆遷過程中地方政府都要親力親為,可以説是賠本不賺吆喝,對地方政府來説,建經濟適用房積極性正在一落千丈。
張鴻:若多建經濟適用房 將加大房屋空置率
(《今日觀察》評論員)
很多地方資金來源都是土地收入,甚至有些地方政府變成土地財政,佔預算外收入70%、80%等等。現在房價下降,土地出讓金減少,同時建設部又要求地方政府必須得有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廉租房,為了完成廉租房的規模化建設和全國範圍覆蓋,就只能轉為著重建廉租房,並儘量爭取中央的資金。
現階段經濟適用房比較尷尬,在當前房産業形式下,經濟適用房的優勢不再,房地産商不願意買,整體縮水,地方政府自然想到建廉租房。
地方政府很大程度上希望房價能夠保持,希望經濟適用房不要過多衝擊商品房,因為廉租房對商品房沒有太大的衝擊。如果現在建更多經濟適用房,則商品房的空置率會越來越大, 將帶來更大的麻煩。如果地方還不斷興建經濟適用房,有可能雪球越滾越大,而有效需求不足又降。如何解決是擺在各地方政府面前一道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