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公佈了第四季度新增1000億元投資的流向,按照中央的部署,這1000億元將會在12月底之前,投入到各個具體的項目當中去。換句話説,將會在50天的時間裏,花掉這1000億元,平均每天是20億元,這看起來更像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戰役,是一場容不得有任何一點猶疑的“急行軍”,但是在爭分奪秒中,如何來保持我們的理性?
而這千億元投資,任務重,時間緊。企業來溝通,政府來彙報,部委門前,人頭竄動的同時,怎樣花錢?
CCTV-2《今日觀察》節目中,評論員何帆和張鴻就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1000億投資“急行軍”謹防“摔跟頭”
好鋼怎樣用在刀刃上,花錢怎樣花的效率高,要快,要重,還要既穩又實,投資要到位,使用須透明。
何帆:要杜絕倉促上陣的“五邊工程”
(《今日觀察》評論員)
先想澄清一點,突然一下子這麼短的時間要花掉1000億元,其實並不是完全是這樣。不是説現在沒有準備,不是一種臨時抱佛腳的狀態,其實因為從2004年到2005年就開始了宏觀調控,原本很多本來已報上去的一些項目,基本上都在一種暫時凍結狀態。
所以現在和2004年、2005年完全不一樣。對過去那些準備好的項目,現在只是加快一個審批的手續問題,而這些項目應該是穩妥的。
不過,也擔心其中是否會摻雜有些倉促準備上陣的項目。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通過擴大投資的項目來拉動內需時,曾著急上馬一些項目。那時有些項目就缺乏嚴密的科學論證,出現了很多“五邊工程”,即邊勘探、邊設計、邊施工,甚至是邊找項目、邊論證的工程。完全是為上項目而上項目,最後出現了很多豆腐渣工程,出現了很多形象工程,出現了很多重復建設工程。
比如説那時要上鋼鐵,所有很多地方政府,都要著急上鋼鐵。不管自己的條件,配套能力,自己的各項條件夠不夠,都要上鋼鐵項目。最後鋼鐵開始出現生産能力的過剩,電解鋁項目也是遍地開花。又比如要建設機場,其實有些城市並不適合建機場。因為旁邊幾十公里就有一個大城市機場,但是它也非要建。等建完了之後,因為沒有航班飛行,所以機場就變成了可以打兔子的草場。
張鴻: 要全程監控 不要事後審計
(《今日觀察》評論員)
面對1000億元的剛性的任務,如何避免欲速則不達?
4萬億是去年GDP的六分之一,也不是一個小數字。我們省吃儉用攢了這麼多錢,現在一下要花下去,如何把好鋼要在刀刃上?
首先要汲取98年的一些教訓。所以這次在這個投資項目政策出來時,審計署已發了通知,談到了要全程監控,而不是過去很多項目事後的審計。發改委現在要組成聯合的紀檢組和財政部等很多部門。
何帆:決策要透明 項目要熟慮
(《今日觀察》評論員)
要避免一些臨時抱佛腳的措施。一個深思熟慮的項目應該是根據地方的情況,適合自己的省情。可是現在有些項目,好像不約而同的都在提出同樣一種類型的投資項目。比如説,要修高速的鐵路,原來只有上海,現在到上海的周邊也要建。
發改委的桌上,關於修建高速鐵路的報告,從一份已經增加到幾十份。
所以這時難免會給我一種感覺,是不是各個地方政府的官員有互相抄作業的嫌疑?
這種項目的決策,一定要決策透明化,而且要更多考慮到哪些真正是對民生。能直接帶來增加民生福利項目。像一些醫療衛生的這些項目,雖然這些項目可能會小點,但是並不意味著作用小。
另外,防止腐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這次拉動內需,我們需要好,但是不能省,不能省掉很多必要的環節,因為如果現在被衝昏了頭腦,盲目的去上馬一些工程,到最後,我們的千億投資就會投向那些拍腦袋工程。
張鴻:投資不是“唐僧肉” 明細帳應網上公佈
(《今日觀察》評論員)
刺激經濟,1000億元投資不能霧裏看花,拉動內需,錢還須用在實處
但是我最大的擔心是當地的百姓從中受惠的項目,比如説民生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保障等等,因為見效慢,而且見效沒有直接投鐵路,直接蓋大橋見效快,不可能直接刺激GDP的增長,所以到最後,很多地方政府就選擇了那些見效快,面子工程或者是政績工程這樣的項目上馬。
中央拿出了1000億元,很多地方政府都來搶。但國家這個投資不是唐僧肉,不是地方官員吃了就可以長生不老的。地方政府應該要讓它見效。這效是什麼?是民生,是整個民生的安居樂業,然後民眾才能有持續的有消費的熱情
發改委副主任穆宏提到除了有紀檢組的監督以外,也歡迎新聞機構和廣大群眾能夠協助監督管理這些錢的使用,這其實是有很多人在保護唐僧了。
投資是民生工程。相信這絕大多數民生工程,它不是什麼國家機密,不涉及到國家機密,所以網友提出網上公佈花費明細帳,政府就理應公佈。
雖然覺得稍微有一點繁瑣,但是真的是為了我們的錢更好的投資,更好地落在實處。發改委的網站現在有一個醫療改革方案的徵求意見,點開以後,就能看全國所有的人在上面留的言。這種方法,很值得借鑒。
龔六堂:地方政府跑項目、報項目的審批制度不可取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第四季度國家新增1000億元投資的流向,各地方政府地方都開始,爭項目,搶項目。特別要防止出現前幾年的投資過熱等問題,這是我們財政政策中很大的一個問題。中央政府如何向地方政府撥款?這個轉移支付政策怎麼來實現?原來都不規範,很多都是通過這種,跑項目,向中央報項目。這種審批制度不行,很多錢,特別是刺激內需的錢。我覺得中央政府應該來統一花費,地方政府應該是較少的參與更好。
薛瀾:宏觀經濟部門應謹慎審批項目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國家有這樣的政策,不管是從中央到地方,不管從國企還是到民企,大家都會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機會,尤其目前經濟不太景氣的情況下、關鍵的是相關的政府部門,怎麼樣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一是宏觀經濟部門,就是在對項目選擇審批的這類部門,除了要更加嚴格地去把準方向,審批哪些項目是真正能夠産生經濟效益,能夠為長遠經濟發展也確實是奠定基礎的,也很關鍵。另外相關的監管部門,對於這些項目的立項的程序,要更嚴格地去把關。
責編:龐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