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十項措施。今天解讀十項措施的核心詞是“農村建設”。因為在這十項措施當中,其中有五項的內容都和農村建設息息相關。30年前,我們的改革開放始於農村,3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度啟動新一輪經濟建設的時候,我們依然沒有忘記這片中國最廣袤的大地。今天,十大措施半數面對新農,刺激經濟,農民利益被放在首要位置,新政策如何遐想未來一個新農村?央視二套《今日觀察》節目中,評論員何帆和張鴻一起關注新農村改革。
三農新政:新舉措還須解決老問題
何帆:新舉措很具體 切實改善農村初中校舍建設
(《今日觀察》評論員)
這次新舉措很具體,具體講到要加強對初中校捨得建設。
現在建設希望小學的積極性都非常高,但是唯獨初中的校舍,在最近幾年實際上曝露的問題越來越多。一些初中學生上學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到需要走路三四個小時的走讀中學上課,要不然就去寄宿制的學校。但寄宿制學校學費就會較高,而且很多寄宿制的學校,實際條件也非常的差。我參觀過的有些學校,實際上連食堂都沒有。學生都是在院子裏面吃飯,一邊吃飯,雨水可能都掉在碗裏。這種情況非常讓人心疼。
張鴻:新舉措直面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今日觀察》評論員)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裏面專門把水利提了出來,除了病險水庫的改造,還有水利問題,還提到灌區節水的改造。這裡就涉及到農田水利的一個基本建設。
很多農田水利建設灌溉工程是70年代建的,這麼多年基本上就沒有正規的大修過。在風調雨順時,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一旦有旱災、澇災,就會形成大問題。這也是影響農業持續發展的一個隱憂。
今天上午發改委就公佈了糧食安全中長期的規劃的綱要,這裡邊就特別提到,努力增加農民收入逐年較大幅度增加,對農民的種糧補貼逐步理順糧食價格,我想這才是真正解決後顧之憂。
某種程度上,城鄉二元體制下,城市的歸城市,農村的歸農村,這當中有一個壁壘,而且都已經持續很多年了。這種體制下,對農民其實一直是有欠帳的。中央黨校政策研究室的副主任周天勇他曾提供了一個數據:他説不算其他的貢獻,比如説像農村儲蓄向城市提供有償信貸的資金,就是僅僅以工農産品剪刀差,土地徵用工資差和沒上社保這些費用來算,農民從新中國成立以後,為工業化和城市化提供的積累,最保守的貢獻估計高達30萬億。農民為城市的發展付出了30萬億這樣一個代價。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應該對農民,對農村應該心懷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