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經濟頻道 > 股市要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10年間 中國股市已悄然發生質變

 

CCTV.com  2009年05月27日 08:2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上海證券報  

    “519”是一個陳舊的符號,它代表的只是中國股市過去的一段歷史、一個場景——政策市、暴漲暴跌、投機氣氛濃厚。今天,我們回顧它,可以重溫中國股市的過去,反思中國股市的現在,展望中國股市的將來。

    1999年5月,正當世界牛市不斷創出歷史新高之時,中國股市(本文僅指滬深兩市,下同)卻反其道而行之,並企圖再次探底1000點。危難之際,中國政府果斷出手,立即推出了系列“救市”政策:清理整頓場外交易市場、開闢證券公司合法融資渠道、擴大證券投資基金試點等重大“利好”。

    “救市”政策立竿見影。1999年5月19日,滬深股市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519”行情。當天,中國股市高開高走,一路凱歌高奏,並收出了一根光頭光腳的大陽線。上證綜指一日暴漲4.64%。上交所一日成交額從此前20億元暴增至42億元。

    “519”行情持續了32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從1047點暴漲至1756點,即一個月時間大盤暴漲了78%。在這一個多月中,最大日成交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是“519”當天成交額的10倍。這就是中國股民和股評家們一直津津樂道而不忍忘懷的“519”行情。  

  近十年:中國股市悄然發生結構性質變

    1990年,中國股市在小心翼翼中開業。為了保住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不動搖,一方面,大型國企不允許上市,作為“試點”或“試驗”,一些集體所有制企業和中小型國有企業率先改制上市,成為中國股市的最大受益者。為此,中國股市成為了標準“袖珍股”市場,或者説是“公有制”中小板;另一方面,即便是集體所有制企業和中小國有企業上市後,國有股和法人股也不允許上市流通。因此,從中國股市成立開始,“股權分置”就成為中國股市無法擺脫的一道符咒。由於國有股與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這讓中國的“袖珍”股市更加袖珍。

    由於國有股與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這讓中國股市從一開始就失去了它應有的“資源配置”或“資産重組”功能。大量國有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它滋生的更大風險是“國有資産的長期沉澱或無謂流失”。事實上,這一重大體制缺陷反過來可能會削弱國有經濟的實力和地位。這顯然是事與願違的。

    1998年,國務院首次確立“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説得直白一些,所有國企必須改制上市,依靠股市力量,解開國企單一信貸融資的“死結”。1998年是一個典型的“災年”。這一年,大半個中國爆發了百年未遇的大洪災。同樣是這一年,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作為“難兄難弟”,也是日子最難熬的一年。這一年,1/3的國企明虧,1/3的國企暗虧,1/3的國企微利。與此同時,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遭遇史上最為嚴重的非議,國際媒體認為,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率可能高達50%,技術上已經破産。

    為此,國務院決定,大膽啟動“股市為國企融資服務”的巨大功能。從1998年底開始,大批量的國有企業,尤其是大型、特大型、超級航母型的國有企業紛紛登陸A股和H股市場,並成功開啟了“國企改制上市”的十年偉大歷程。

    1998——2008年,十年間,各行各業的大型國有企業基本上完成了改制上市的偉大歷程。從鋼鐵到石油化工,從有色金屬到航空汽車,從煤炭水泥到電力電信,從銀行保險到證券,幾乎所有大型國有企業全面改制上市。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大型國有企業改制上市直接改變了中國股市的供給總量與結構。隨著股市容量擴張,尤其是權重大盤股的大量上市,它們賦予了中國股市穩定與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這不僅有利於解決中國“袖珍”股市的暴漲暴跌問題,而且更有利於“股市作為經濟晴雨錶”功能的發揮。

    不可否認,十年的國企改制上市,不僅激活了中國股市的巨大潛能,提高了中國股市的社會地位,而且重新激活了中國國企的巨大生命力。它們通過上市融資分散了單一信貸融資的風險,同時極大地降低了資産負債率,讓國企的面目煥然一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起步于2005年5月的“股權分置改革”(俗稱“股改”)具有深刻而偉大的市場意義。通過股本全流通,通過解禁“大小非”,可以釋放出巨大的交換能量,擴大市場供給,還原市場真實定價機制,重新激活市場資源配置的人氣。因此,股本全流通意味著中國股市的“市場化”邁出了最為關鍵的一大步,它不僅可以抑制過度投機,化解高市盈率泡沫,而且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資産重組”或“資源配置”的市場效率,真正搞活國有資産和法人資産。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