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中體現了對有意向購買股票的中小投資人的傾斜,業內專家認為,新做法更加有利於保證公平。但充分市場化定價,打破“新股不敗”神話才能最終解決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問題。
意見體現對中小投資者傾斜
平安證券副總裁徐波、華融證券副總裁宋德清等人認為,優化網上發行機制,提高中小投資者中簽率等做法與市場預期方向一致,實質上吸收了香港等地的發行方式經驗,避免大的機構投資者利用資金優勢,獲得更多的申購權。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中心主任徐洪才認為,提高中小投資者申購中簽率等做法的核心問題是解決相關各方的利益分配,特別是對中小股東的公平性問題,以前的兩步詢價機制等做法讓中小投資者參與的比較少,初衷是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專業定價能力,保障企業融資成功,新的做法更利於保證公平,是很重要的一個改進,讓中小投資者機會更多,減少機構投資者利用資金優勢獲得好處的可能。
打破“新股不敗”是根本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進一步指出,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問題和市場化定價是相關聯的,如果定價能夠充分市場化,則發行新股會帶來風險,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申購新股就有很高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依靠制度傾斜保證中小投資者認購的意義也就弱化了,因為認購新股也就意味着同時承擔新股發行的風險。在如何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問題上,除了目前的做法外,監管層也應該進一步完善和補充。
廣發證券投行部總經理蔡鐵徵也表示,提高中小投資者申購中簽率是在A股市場“新股不敗”的情況下發生的,這只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形成。從國際上看,新股發行沒有絕對利益保障,新股發行中也有跌破發行價、有風險的情況;從國內歷史看,早期的“新股不敗”概念還包括上市公司再融資,但現在已經沒有投資者會認為再融資沒有風險了。所以,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家對於“新股不敗”概念也會扭轉,對於申購中簽率也會有更加理性的看法。
網上網下分離強化機構責任
對於意見中“只能選擇網下或者網上一種方式進行新股申購”的要求,廣發證券投行部總經理蔡鐵徵認為,這實際上是規範了機構投資者行為,使得機構投資者不能不負責任地博弈。
“過去機構投資者有兩條通道購買新股,一方面可以在網下參加定價,同時還有一條後路——網上申購。”現在改了,要求機構投資者負起更大的責任,不能像過去一樣,你這邊發表意見,那邊按照別人給你定的價再買一把就算了。蔡鐵徵解釋,“這就像買東西一樣,既然要買一個東西,你心裏一定會有一個定價,過去存在的問題是你報了這個價但還可以不買;或者是我心裏想的是這個價,但由於各種原因,我報的時候不按這個價格報,還想買怎麼辦——這裡就有後路,我按別人的價格買就是了。網上網下分離最大的意義就在這裡,要求機構在市場裏面要負起更大的責任來。”
相關鏈結:
責編:韓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