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黑板經濟學家俏銷的反思

 

CCTV.com  2009年05月15日 07:4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證券時報  

  據媒體報道,經濟學家出場費三年漲了10倍。在大大小小的官方或民間論壇上,或衣冠楚楚、或不修邊幅的經濟學家頻繁出現,縱論經濟走向、把脈市場動態,成為諸多參會者和媒體追逐的主角。和演藝界的明星一樣,在邀請方——仲介機構——經濟學家之間,已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産業鏈條,而頻繁走穴、趕場已成為部分經濟學家的“主業”。出場費數月漲一倍,提前一個月預約都沒戲。有名的,職位高的,尤其出鏡率高的,費用在3萬以上。最高的出場費甚至超過10萬,具體價格得看公司和學者的關係了。

  經濟學家們忙於走穴、賺錢,説白了就是將經濟學普及和經濟問題諮詢當做了商業化市場交易,意在賺錢。至於經濟學家能否成為“經濟醫生”,其言論對國家經濟宏觀發展、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經濟難題的解決,能起到多少撥雲見日、醍醐灌頂的功效,他們就不大關心了。這就是著名學者王東京所説的“黑板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學家不能只描述經濟現象,回答‘是什麼’的問題,還要對症下藥,解決‘怎麼做’的問題;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這個不行,那個不管用,還要説明怎麼才能行,怎麼才管用;不能只埋頭在書齋裏,鉤沉索隱,構築自己的理論大廈,還要做事前諸葛亮,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美國經濟學家加爾佈雷思也認為,“經濟學不能成為供經濟學家玩樂的枯燥無味的遊戲,不能‘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不能成為一種‘黑板經濟學’”。

  換言之,經濟學家作為知識分子、特別是那些由納稅人養活的公共知識分子,更應有“妙手回春”的經濟眼光、經濟智慧,強調”診治“和”治病救人“的社會責任,給經濟發展帶來值得欣慰的曙光。僅僅滿足於走穴和賺錢,是一種羞恥。不但大眾不滿意,也有違經濟學家們的公共責任。

  儘管我們不願為主流經濟學家們戴上“黑板經濟學家”的帽子,可看看他們的的“雷人”觀點,在各種論壇和媒體上上竄下跳,我們又不得不這樣概括。經濟學家們已在市場誘惑中失去了不為物欲所動的學術定力,失去了堅守學術寂寞的學術底線,失去了力挽狂瀾的學術感召力。

  比如著名地産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説:“現在離婚率比以前高了很多,理論上離婚就需要兩套房子住人。我們還發現同居的人現在大量增加,同居也是需要房子的。”董專家還説“沒有房地産業不能救中國,而且房地産業正在拯救中國”、“反對房地産復興就是反人類”、“如果房地産垮掉,連鹽業都會垮掉”。此外還有,“春運火車票漲價可以緩解交通壓力”、“高校調高學費促進教育公平”等等。

  如果此類言論真的成為政府決策,那老百姓的日子只會是雪上加霜。經濟危機不但不能得到挽救,還可能繼續加劇,更多老百姓會遭到戕害!

  當然,在市場環境下經濟學家並非不能走穴,問題是他們應該將”走穴“當做診治經濟疾病,望聞問切的最好時機,能讓自己的聲音和經濟智慧真正給社會帶來“良藥功效”,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而不僅僅是“利益至上”、“雷人至上”。在浮躁心態支配下,眼裏只盯著錢,淡化職業責任只能受到大眾唾棄。

  加爾佈雷思被美國媒體稱為“用自己的經濟學給美國不斷治病的醫生”。“他強調要關心公共目標,分析美國社會存在的矛盾,探究這種社會存在種種弊端的原因,並建立了‘二元結構’模式,提出了社會改良的政策主張——‘新社會主義’,從而使他的政策切中了美國社會的脈搏”。在他去世後,《紐約時報》可以用洋洋8頁來介紹他的生平和理論,英國《金融時報》為這位大師開設專題,以示紀念。

  加爾佈雷思獲得的隆重待遇,很值得那些鑽到錢眼裏的黑板經濟學家反思。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