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主流經濟學家們都在做什麼

 

CCTV.com  2009年05月14日 07:2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三點水

  眼下,在大大小小的各類論壇上,或衣冠楚楚、或不修邊幅的經濟學家頻繁出現,縱論經濟走向、把脈市場動態,成為諸多參會者和媒體追逐的主角。和演藝界的明星一樣,在邀請方——仲介機構——經濟學家之間,已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産業鏈條,而頻繁走穴、趕場已成為部分經濟學家的“主業”,經濟學家出場費三年漲了10倍。(5月13日《新文化報》)

  這段時間我也間或聆聽了不少經濟研討會,有現場LIVE版的,也有在電視等媒體上看畫聽音的,但面孔大多相似,觀點也左右不離,要説有新意的,往往是因地制宜環節,與各色主辦方的禮節性互動。當然,能頻繁拋頭露面的,一定是“主流經濟學家”:一者,你要説是非主流,人家不高興,也不符合備受追捧的事實;二者,“主流”約等於“暢銷”,市場有需求,出場費漲10倍也符合價值規律,只要依法納稅,別人眼紅不了;三者,他們論述的經濟理論是“主流”的,其大肆拋售的“新經濟自由主義”理念得到了不少地方政府旗幟鮮明的支持。

  學術上的事情,我不是很在行,怕萬一説錯了貽笑大方。但是,既然打著“經濟學家”的幌子,而且裏外都強調自己的觀點是“主流”的,並且還兌現了商業價值,當然就有必要接受社會責任的檢驗。所以我想問一問:主流經濟學家們都在做什麼?我隨意在搜索引擎“新聞”欄查詢了一下幾個很主流的經濟學家的名字,情況大抵是這樣的:前天在福建“指路”,昨天在湖北“論劍”,今天在瀋陽“座談”……舟車勞頓,檔期滿滿。也許他們看到的鳥比我們看到的人還要多,此外,除非他們安裝了“四核”的腦袋,抑或喝了秘方型“腦白金”,否則很難相信他們會有一方安靜的書桌來做學問。這一度讓我懷疑:經濟學是不是這樣一門學問——只要先批量引進一些理論模型,然後樹立起“主流”形象,就可以扮演空中飛人,以不變應萬變?

  事實恐怕未必如此:一方面,似乎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們從沒有如此多的秀場,也無意于走穴趕場;另一方面,在面對“美聯儲購買國債救市”等現實問題上,我國各色主流經濟學家似乎沒時間去預言,更談不上提出什麼應對之策。研究事後主義的多,談論前瞻問題的少。

  有人説,“主流經濟學家”也是人,人家也得穿衣吃飯,憑嘴皮子掙錢也是功夫。這個説法當然沒有問題,但是,“主流經濟學家”畢竟不等於“主流歌手”,公眾之所以對他們保持應有的警惕,出於兩個原因:首先,“主流經濟學家”掌握社會話語權,如果對市場主體因私發表利益傾向性言論,後果很嚴重——我們應該還記得若干年前,瀋陽黒幫大頭目劉涌通過大律師出錢在釣魚臺賓館請了一幫中國著名法學家,於是14名法學專家聯名出具了一份詭異的《瀋陽劉涌涉黑案專家論證意見書》,經濟領域內此般“專家亂象”還少嗎?其次,最值得警惕的是,眼下“主流經濟學家”的粉絲不僅有一般市場主體,還有地方政府。即便這些專家屁股坐得很公正,萬一論述有誤,還四處大放厥詞,誰敢保證不會影響公共決策,進而損害公共利益。

  “主流經濟學家們掙了多少錢”這個問題遠沒有“他們在做什麼”重要。儘管我從不承認有所謂“主流”的經濟學家,但他們既然挂上了這樣的頭銜,就應當對市場負責,對社會負責。至於學格等道德領域的事情,要求太高,暫且不表。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