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鄭州5月7日電 新聞分析:大旱之後如何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新華社記者 董峻
立夏已過,小麥近熟。在去冬今春北方遭遇罕見旱災的背景下,記者日前在河南、河北等小麥主産區採訪時了解到,目前小麥長勢良好,豐收在望。但俗話説,“春爭日,夏爭時”,小麥能否及時收穫,田野的豐收能否變成糧倉的充實,則是當前農業生産的關鍵所在。
自然災害和收益下降等因素可能影響小麥機收
在我國,小麥是機收水平最高的一種農作物。目前,全國八成以上的小麥已經實現了機械化收穫。隨著小麥從南到北的漸次成熟,每年從5月下旬到6月,收割機大軍就像候鳥一樣沿路北上收穫沉甸甸的希望。這也意味著,能否順利完成顆粒歸倉,至關重要的是看農機跨區作業能否順利展開。
據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司長劉恒新分析,小麥生長後期還要經歷幹熱風、爛場雨等多種自然災害考驗。5月底、6月份麥收區局部地區時有雷雨大風等災害天氣,對小麥的收穫和晾曬産生不利影響。氣象不確定會造成作物成熟時間的變化,引起局部地區需求波動,這可能會給收割機按計劃轉移帶來影響。
在糧食生産效益下降的背景下,農民還願不願意再花錢請機手來收割也是個問題。據農業部物價監測點調查,2008年稻穀、小麥、玉米三種糧食畝均收益比上年減少31.4元,減少18.7%。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農産品價格繼續呈現全面下行的態勢,個別農産品出現賣難,農民增收的難度加大,對提高農民用機需求産生不利影響。
劉恒新還認為,由於機具數量的增加,個別地方可能會出現機手互相壓價的惡性競爭以及地方保護等問題。沒有落實作業任務,盲目外出流動作業的聯合收割機對部分地方正常的作業秩序會造成一定的衝擊。另一方面,由於天氣等原因,會造成某一時段部分地區聯合收割機供需失衡,兌現作業合同的難度加大。
跨區作業市場需求預計仍較旺盛
儘管阻力不小,但今年以來國家大幅度增加了農機具購置補貼和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讓農民有了顆“定心丸”。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由上年的40億元增加到130億元,廣大農民購機熱情高漲。目前,全國已落實到農戶補貼資金61.6億元,補貼機具逾132萬台,受益農戶122萬戶,帶動地方財政投入16億元。
根據農業部的摸底調查情況,今年跨區機收作業市場的需求仍然比較旺盛。“三夏”麥收期間全國投入小麥收穫的聯合收割機將超過44萬台,其中參加小麥跨區作業的超過28萬台,雙雙超過去年。
此外,南方的水稻跨區機收7月初開始,參加跨區作業的收割機14萬台,增加2.2萬台;玉米機收將於9月初開始,參加跨區作業收割機2萬台,增加0.8萬台。農業部預計今年的機收作業價格將與去年基本持平,略有提高。
以往麥收時,加不上油或是限量供應常常成為機手們最頭疼的一件事。而今年以來受世界經濟發展形勢的影響,國際石油價格有相對穩定預期,國內柴油價格與去年相比,低位運行,供應比較充足。
同時,國家實施了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取消公路養路費、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等收費,降低了農機跨區作業的成本。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建立農業生産用油保供機制,一些地方出臺了柴油保供和優惠供應的政策措施。總體上看,“三夏”期間出現價格大漲、供應緊張的可能性較小,跨區作業油料供應預期較好。
準備工作有序有效 30萬張作業證已免費發放
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宗錦耀7日在鄭州舉行的2009年全國農機跨區作業工作會上介紹説,目前農業部和各地都在積極進行跨區作業的各項準備。農業部印製了30萬張《聯合收割機插秧機跨區作業證》,已免費發放到機手手中。
各省份也都制訂了週密的工作方案,落實了有關優惠政策,並認真做好機手發動、作業隊組建、信息發佈、機具檢修檢驗、人員培訓、作業證發放登記等各項準備工作,已檢修各類機具60多萬台,機具準備已經到位;引進外來機具作業的省份已經成立接待服務站500多個。
在此基礎上,宗錦耀要求各地農機部門著力落實好農機作業有關費稅減免和跨區作業免費通行等各項優惠政策,確保機具按期投入作業,努力降低作業成本。同時,著力提高作業組織水平,做到作業區域明確、服務半徑適度、服務對象穩定、作業收益合理,並組建幫扶隊,為受災地區、優撫戶、困難戶和缺少勞力農戶提供優質服務。
宗錦耀還表示,各地農機部門要認真做好機收接待服務、機具檢修維護、作業供需協調、機手培訓和技術指導等服務工作,尤其要保障柴油供應,維護農用柴油供應市場秩序;在全力組織好小麥跨區機收的同時,組織好夏種工作,加快耕播進度。
在這次會上,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還與福田雷沃國際重工公司舉行了“三夏”跨區作業信息服務合作簽約儀式,這標誌著2009年“三夏”跨區作業信息服務工作正式啟動。
相關鏈結:
責編:劉慧